文:终将长大
天天,四岁,幼儿园中班,爸爸常年出去打工,半年前,妈妈也到南方电子厂打工了,天天跟着奶奶。奶奶年龄也不老,四十多岁,非常疼爱这个孙子。爷爷也不在家,平常家里就祖孙两人。自从妈妈走后,天天明显的变得沉默了,妈妈在的时候,活泼开朗,无法无天,小嘴巴拉巴拉说个没完。可是,妈妈一走,小家伙变得乖了,不吵闹也不淘气了。每天从幼儿园回来,乖乖的坐在凳子上看电视,特别着迷,如果奶奶换了他不喜欢的节目,他会非常生气地哭闹,甚至有些歇斯底里。妈妈刚走的时候,常问奶奶什么时候下雪,说下雪的时候妈妈就来了,后来就不问了,也不大和妈妈视频聊天了。
小博,八岁,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打工,他和姐姐一起跟着爷爷奶奶,姐姐上小学五年级。爷爷奶奶年级大了,也不识字,更不懂怎么辅导孩子。照顾孩子吃穿很周到,在学习上丝毫不懂。小博很调皮,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不能完成,所以成绩很差,语文尤其差。老师找小博的爷爷奶奶谈了好几次,无奈,老人也不会辅导。只能让小博的姐姐辅导小博写作业,姐姐的成绩也不怎么样,每天放学草草地写完作业,就看电视打游戏。
大林,初中二年级,原来成绩尚可,不是很好,但也不算很差。这一学期,他的妈妈也出去打工了,没了妈妈的管束,这孩子一下子就变了,作业拖拖拉拉,上课心不在焉。星期天回家,看到家里空空的,心里没着没落的,不想到已经出家的姐姐家里去,就自己在家里上网聊聊天,打打游戏。慢慢地有些上瘾,成绩越来越差,爷爷年龄太大,根本管不了他。有的时候,和不上学的几个孩子上街胡混。
这样的孩子太多了,农村家庭里,大部分的爸爸出去打工,家里就剩妈妈带着孩子,教育中爸爸的缺失会让男孩子变得胆小,琐碎,心胸不够开阔,没有男子气概。女孩不知道如何与男子相处,如果说这些都不是大问题,那么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的孩子问题就比较大了
因为缺乏父母直接的关怀与呵护,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这些留守孩子的问题很多。在性格上他们孤僻,偏激,敏感;在人际交往上敌对心理,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情绪常常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厌学,逃学。……
谁该为这个问题负责,家长吗?
说起自己在家的孩子,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充满了愧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但是,为了生存,他们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离开家乡,离开自己的孩子。他们也知道亲情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但是,他们找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爷爷奶奶吗?
爷爷奶奶本来就没有抚养孙子的义务,只不过因为生存的压力,没有办法才又充当起了监护人的角色。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但精力上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们确实不知道怎么管教他们,隔代教育本来就容易溺爱,有时候是不会管教,有时候是不敢管教。
老师吗?
农村学校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况且他们还要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他们自己也是有家有孩子的,让他们短时间地照顾一个或者两个还可以,如果都推到他们的身上根本就不现实,纵使老师有三头六臂也管不了那么多,况且,也终究代替不了父母。
社会制度吗?
先行的很多制度让孩子无法跟着父母到打工地上学,只能被动地留在家里,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只是已经被误的孩子永远也没有补救的机会了,所以希望快点再快点!
在做父母的道路上,我们也会懵懂迷茫,一如未长大的他她们,关注我们,和他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