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莫子同
读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的前三章,我对乡土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乡土社会诚然封闭且落后,但不可否认这种社会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它的存在是有必然性与必要性的。
乡土社会,是因封建时代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而生成的产物,因为中国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故乡土社会的存在是有必然性的。封建统治者为维护统治与剥削社会底层人民,将他们变成了一头头不懂得学习不懂得思考只会每日工作的耕牛。生活压力就像一个个耕犁套在他们头上,乡土人民没日没夜地工作一生,但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不能改变自己与下一代的命运,能留给下一代的只有活下去的办法。因为贫困,乡土孩子们读不起私塾,学习不了文字,没有途径了解新知识,所以形成了“只有口口相传的生活技巧而鲜有文字记载的知识”的乡土社会。
虽然乡土社会有许多的弊端,但是这确确实实大大提升了社会的稳定,在中国刚成立时,乡土社会的存在是有必要性的。一个每天不埋头苦干就可能会死的人,一个没有机会接触到外界社会的人,他闹事的概率会远低于那些学习过、有思想的人,就像当今的朝鲜,信息闭锁,但是朝鲜已经掌握核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朴正熙的独裁,对韩国人民疯狂压迫,换来了韩国从贫穷国家蜕变为亚洲仅有的发达国家之一。反观自由的法兰西,人民与外界充分接触与自由民主的思想,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游行示威。乡土社会的存在,对于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中国之所以发展那么迅速,乡土社会中的人民立了大功。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乡土社会的弊端日益凸现,而必要性也慢慢消失了。虽然经济与科技已逐渐发展起来,但人民的素质还是偏低,不少人还是生活在乡土社会中。要想从发展中国家蜕变为发达国家,就必须提升人民的素质,而提升人民的素质的方法,便是走出乡土社会的舒适圈,让文字慢慢下乡,但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在国民都有一定的素质的情况下再让他们与外界充分接触,以此在确保社会的安定的同时慢慢提升人民的素质,慢慢消除乡土社会对人们思维的禁锢。
我坚信,在伟大的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可以消除乡土社会带来的的弊端,走出乡土社会的舒适圈,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