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小说家》是一本小说,讲述了当作家这件孤独的事。
这是一个中年丧妻叫青田耕平的小说家与十岁儿子相依为命的故事。
小说家并不都是名利双收的,除了少数畅销书作家之外,大多都是默默无闻踽踽独行的人。
青田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每年两本的产量,七千的发行量,不愠不火,版税仅够还房贷及满足基本的生活,与普通上班工作人员并无二致,甚至没有福利保障。但它最吸引人的一点大概就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且不必时刻受人约束,只需要在截稿时间之前交稿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自由职业者必须比正式员工多工作一倍,甚至两倍,才能达到与后者相同的生活水平。”这样来讲,其实挺辛苦的。
所以,大概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把它当做终生的事业来做,才有坚持下去的可能吧。
作家是孤独的,大多时间,他能打交道的只有自己的作品。
作家是不孤独的,因为要不停与笔下的人物对话。
“作家能做的,不就是写的时候全力以赴么?写完之后就只能等。”
是的。因为无法确定,故事会满足哪些人的胃口。或许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有人……甚至没人看。大多时候,都是得不到反馈的,如同在黑夜里前行,只能独自摸索。
写小说其实很有意思,作家是一个被很多人羡慕的工作,一点点构筑起一个个故事,来拨动读者心灵最深处的琴弦。
而如何把故事写好,引起人的共鸣,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写小说的人很多,写得好的寥寥无几。
很多人写着写着,故事写了一个又一个,大都如同沉入湖底的碎石,没能溅起一朵水花。
很多人被称为作者,而不是作家。
“在小说这个艺术世界里,作家的成长并不是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而是以某一本书为契机突飞猛进的。”有的作者可能一直籍籍无名,忽然一本书的大火,一跃成为作家,还可以把以往的所有作品炒个火热。从此平步青云。
这是那个圈子的常见现象。这一点,听起来和演员有点像。演员火了,片约纷至沓来,作家火了,约稿的也就多了。本身成为一个大IP,再也不用去各个地方苦苦推销自己的作品了。
而不愠不火,大概是最难坚持的一个过程。
“日复一日扎扎实实地创作,总有一天神明会看到的。”大多数作者都是这样想的,书中也是这样说的。
每条路都看不到尽头,似乎也没有尽头。
功成名就是普遍被认为最好的结果,因为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便意味着普通意义上的成功。毕竟,大多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认同。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说更有趣的了。”我同意。
对作家来说,想象力这种东西,可以在创作的时候让人文思泉涌,也可以在自信丧失的时候让人备受煎熬。
阅读是一个作者必备技能,可是,当读到一个写的比自己好,尤其是这个人还是认识的同行,难免会产生自我否定之感。人总是这样,攀比好像是一种本能,而嫉妒就像魔鬼,狠狠地扼住创作的喉咙。
之后,便是不断地自我怀疑。
我写的是故事么?这种东西有人看么?我会成功么?还是永远这样默默无闻地写下去,即便无人问津?
有时候,自我否定可能会杀死一个人。因为它剥夺了一个人对于未来的希望,没有了希望,人生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就像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获得成功一样,成功是附加品,不是必需品。
当一个人对写小说足够投入的时候,外界的一切都不足为道了。毕竟,写作的初衷是写好故事。有人喜欢,自然好。没人喜欢,作者喜欢就好。
因为喜欢,才创造了它。
书中的青田耕平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平静寡淡,怀疑过自己,羡慕过同门,最终回归本心,安心写好自己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他在四十岁获得直本奖。也算是对自己的写作生涯有个交代。
我羡慕的并不是他获奖,而是在经历过自我怀疑、嫉妒干扰之后,能够认清本心,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十年前的梦想如果还没有熄灭,就让它永远燃烧吧。”
当苦苦追求一个目标的时候,它始终求而不得。当沉淀下来,回归本心,安心做好本职的事情之后,它反倒自己找上门来。
这大概就是书中所要传达的道理吧。
有时候,目的可以不那么功利。
当修炼到足够好,该来的总会来的。
欢喜也只得中庸。
故事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