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导演的电影《冈仁波齐》讲述了十一位藏民去神山朝圣的过程,电影的开始很像西游记,讲述了团队成员的背景,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男人,女人,老人,孕妇和儿童,带着不同的期望,踏上了朝圣之路。片子的故事也很简单,就是十一位藏民一路磕长头,遇到各种困难,最终到达神山的过程。
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经常很困惑,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背着唐僧,直接飞到西天把经取回来呢?有人说,唐僧是肉体凡胎,不能这样到西天的,虽然是将信将疑,但是也找不到更好的说法,只好姑且放下。
长大了,才逐渐明白,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是最远的。虽然达到了那个点,但是也只是到了那个点而已。其实我们想要的更多,并不只是想要那个点,想要的是在那个点的种种神奇之处,而这些神奇之处,往往不在那条直线路径上。
我以为我明白了,其实我还没有明白,我只是又多懂了一条鸡汤而已。心里其实还是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于是就会坐上火车、飞机,到达远方去寻找诗意。然而诗意总是在远方,不能带回家里。
藏民去冈仁波齐,远方不是诗意,是神圣。神圣的感觉从远方,唤醒眼前的心灵,从当下每一步,到冈仁波齐漫漫数千里,从此刻到未来一年每一刻,从内心到神山,由内而外,由外而内。
神山的神圣,在于他的壮观,他的美丽,他的神圣意义,在于数千年来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在于他唤起人心内在的神圣感。这份神圣,是人们和神山共同铸就的。这种神圣的感觉,超越了幸福,快乐和诗意。“诗和远方”在雄伟的神山面前,仿佛鹅毛一样轻飘飘的。
西游记的片尾曲唱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远方的价值是路上的每一步铸就的,他的价值更多的承载于到达的路上。而路上的价值在于我们每一步的付出,付出是一种关系,从我们发出的付出,得到的是另一个方向的收获。磕下的是长头,收获的是身心的修炼。付出的是虔诚和无我,收获的环境的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