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成长记六——对教育的困惑

      电脑竞赛让儿子在学校知名度大增,但我行我素的做派并未改变, 和班主任的关系也并没得到改善。儿子屡受打压,我们频受打击的状态也依然如故。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孩子的问题,我们的问题,还是教育出了问题。我和孩爸因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总是发生争执。

      孩爸要在学校之外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认为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和体验,相比课本,更能成为孩子长久持续的成长资源。而我更关注考试成绩,特别是一路下滑的成绩,更不敢让他一路轻松的玩着长大,怕给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同时给了他艰难的成年。应试教育虽广受诟病,但身处当下的应试教育大环境,没有选择,只能适应,否则就被淘汰,对素质教育再多赞美,也抵不过一纸试卷的打击。

    儿子对学习的不适应也让我更加焦虑。他很排斥政治和历史课。他觉得思品和政治说一套做一套,历史课的死记硬背无聊透顶。

    其实思品的说教和现实的确存在很多反差。课堂上老师教你要诚实守信,出了门见到的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甚至是尔虞我诈。即便在校园里,同学间也交流,老师把讲授的重点放在课外辅导班上,这让孩子们对老师高大上的说教难以接受。其实道德品质和主流价值观的熏陶也贯穿着美国的教育体系,但和中国不同,在美国,学校里教孩子要诚信,社会生活中也有个人的诚信记录与之匹配,一旦违反规则、不诚信,整个社会系统都会有反映,违规者要付出实在的代价,这种一致性让孩子更能接受教育理念。

      历史课就是死记硬背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和定义好的评判,没有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讨论,所以即便考满分,过个几年也忘的一干二净。

    还有更不能接受的的地方。语文课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字不差的标准答案。因为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所以对文章理解都是整齐划一的标准模式。

      困惑和焦躁中我们开始思考,在教育上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我开始去寻找一些教育文章,和过来人交流教育经历。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周国平教授说,教育就是让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比如智育要发展的是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要鼓励的是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要培育的是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想终身学习的热情、获得幸福的能力。可是在应试教育大环境里,儿子内心的火焰越来越细小,我们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无所适从。

      有人说,教育需要等待,但真的要去践行还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定力,在纠结中,小学时光转瞬而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学六年,一直焦灼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孩爸要在学校之外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认为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
    静意塔哥阅读 1,482评论 0 0
  • 01 新学期伊始,例行的家长会如期举行。一个个家长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仿佛是成年的一群学生,静静地倾听着老师们的...
    沐璎阅读 3,803评论 0 1
  • 国外的生活尤其寂寞,更何况还是在伦敦东区。晚上一个人走在空无一人的小巷里,秋风瑟瑟的吹起落叶,小熙把大衣裹紧了,回...
    虞熙阅读 1,651评论 0 2
  • 老妈从我怀着诺诺时就从湖南来到了广东。如今诺诺都快五岁了。 往常,老妈一年回去两次左右看望她的老母亲,我...
    老美子阅读 1,833评论 0 0
  • 最聪明最有钱的犹太人,因为经常被屠杀,不得不四处奔波,所以他们有钱也不会买地,因为地带不走,他们买的最多的就是珠宝...
    佳丽_dfc4阅读 1,4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