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竞赛让儿子在学校知名度大增,但我行我素的做派并未改变, 和班主任的关系也并没得到改善。儿子屡受打压,我们频受打击的状态也依然如故。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孩子的问题,我们的问题,还是教育出了问题。我和孩爸因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总是发生争执。
孩爸要在学校之外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认为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和体验,相比课本,更能成为孩子长久持续的成长资源。而我更关注考试成绩,特别是一路下滑的成绩,更不敢让他一路轻松的玩着长大,怕给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同时给了他艰难的成年。应试教育虽广受诟病,但身处当下的应试教育大环境,没有选择,只能适应,否则就被淘汰,对素质教育再多赞美,也抵不过一纸试卷的打击。
儿子对学习的不适应也让我更加焦虑。他很排斥政治和历史课。他觉得思品和政治说一套做一套,历史课的死记硬背无聊透顶。
其实思品的说教和现实的确存在很多反差。课堂上老师教你要诚实守信,出了门见到的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甚至是尔虞我诈。即便在校园里,同学间也交流,老师把讲授的重点放在课外辅导班上,这让孩子们对老师高大上的说教难以接受。其实道德品质和主流价值观的熏陶也贯穿着美国的教育体系,但和中国不同,在美国,学校里教孩子要诚信,社会生活中也有个人的诚信记录与之匹配,一旦违反规则、不诚信,整个社会系统都会有反映,违规者要付出实在的代价,这种一致性让孩子更能接受教育理念。
历史课就是死记硬背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和定义好的评判,没有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讨论,所以即便考满分,过个几年也忘的一干二净。
还有更不能接受的的地方。语文课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字不差的标准答案。因为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所以对文章理解都是整齐划一的标准模式。
困惑和焦躁中我们开始思考,在教育上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我开始去寻找一些教育文章,和过来人交流教育经历。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周国平教授说,教育就是让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比如智育要发展的是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要鼓励的是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要培育的是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想终身学习的热情、获得幸福的能力。可是在应试教育大环境里,儿子内心的火焰越来越细小,我们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无所适从。
有人说,教育需要等待,但真的要去践行还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定力,在纠结中,小学时光转瞬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