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思考问题一定要从利益的角度出发,这样得出来的结论大抵上是靠谱的。
最近遇到了一件纠结的事情:厂家给我们合作的品牌经销商下发了一封通知,要求所有的经销商必须100%跟厂家授权的服务商合作。
如果经销商要按照这个要求执行,那么意味着我们将失去这个客户,每个月少两万的收入。
自从厂家下发这个通知后,妻子就开始提心吊胆,害怕哪天合作方突然说要自己做,把我们踢出局。
他她觉得厂家现在这么要求很合理,经销商跟厂家的合作也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她觉得经销商大概率会按照厂家的要求去选择手牵的服务商合作。
我看出了妻子的焦虑,毕竟,这个客户不是三五千的收入,而是两三万的利润。
首先,厂家和经销商之间是合作关系,并且厂家在这个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点是确定的。
那是不是占据主动地位就意味着厂家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100%的执行呢?
答案是我显而易见的,不可能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100%的执行。
厂家的要求反应的是厂家的利益,或者说是厂家某些人的利益,这一点是确定的。
一般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厂家的利益和经销商的利益是一致的,比如在做大市场规模,提升品牌溢价上,这是共同做大蛋糕的事情。
但也有很多时候二者利益是相互冲突的。比如在返利这件事情上,厂家拿的多了经销商就会分的少,这是二者如何分蛋糕的事情。
而我们合作的这个客户的业务就属于二者分蛋糕的事情。厂家以品牌形象的名义进行供应商管理,实则是为了自己拿到更多的利益,管理手段就是排除合作的非授权服务商。
经销商肯定知道厂家的目的,这个时候也会计算自己的利益得失。完全按照厂家要求去切换服务商肯定是厂家希望看到的,也是向厂家证明自己服从管理,甚至可能也会牵扯到一些奖励和罚款。
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牵扯巨大的个人利益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切换成授权服务商,关键人的收益就会变为现在的四分之一,很显然,这是对方所不愿意的。
所以,从个人意愿上,肯定不愿意切换。那么,就要衡量不切换的可能后果和如何不切换。
维持现状的可能后果是受到罚款,但由于现在的实际情况,被检查到的概率非常之低,如果按照要求执行检查,大概率是不会被抽查到的。
为了一个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情去放弃到手的好处,很明显,这不是理智成熟的做法。
再说,如果真的被抽查到了,也不是说罚就罚吧,总是会给一个整改的机会吧,这个时候就能通过一些方式去摆平。
那么,怎么不切换或者说应付检查呢?有一万种方法,对方比我更了解如何迎接检查。
一番沟通和推演,妻子变得淡定了一些。事实上,跟对方沟通后,的确对方已经做了必要的准备,妻子的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
凡是需要通过人来执行的事情,执行人就有一定的灵活性。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我可以突击检查,也可以走个流程,这中间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好处。
凡事从利益出发去考虑,绝大多数事情都能想通。至于想不通的那部分,无外乎情感、权力,荣誉,面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