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空间留给世界,把时间留给自己。
这是一本写给孤军奋战者的书。从个体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作者相信美的激情是人神性的基础,有关苦难与荒诞的态度上,对个体境遇充满温柔同情,欢乐与痛苦是人命运花园里的一草一木,有着相同的力量。
在这里,西西弗斯式徒劳是幸福的。当活着的人看见活着,他推动的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天空中的玫瑰。而真正的慈悲,除了面向众生的牺牲,也包括了对自我的成全。
这世界上,有些美妙是无法解释的,就像我无法解释为什么怀念某个大雪纷飞的清晨和黄昏。
人生如借,所幸还有音乐。音乐是我在人间经历的最奇妙的事情,那些美好的音符一直在精神上养育我,丰富我。那些源自心灵深处的寂寞,牺牲与欢喜,直接通向的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人的神性,而这种神性正是基于深藏人心中的美的激情。
作家路桥在未央歌里,记录了他在西南联大的生活:
看雨景要在白天,看她跨风越岭而来,看她排山倒海而来。看她横扫着青松的斜叶而来,看她摇撼着油加利树高大的躯干而来。再看她无阻无拦,任心随性飘然而去。听雨要在深夜,要听远处的雨声,近处的雨声。山里的泉鸣,屋前的水流。要分别落在卷心菜上的雨,滴在沙土上的雨,敲在纸窗上的雨,打在芭蕉上的雨。要用如纱的雨来滤清思考,要用急骤的雨催出深远瑰丽的思想之花。更要用连绵的雨来安抚颠踬的灵魂。
正因为,人世间还有这般锦绣温润的生活。人生才值得期待,而和平也才有意义。
这世界最不易被征服的,是内心有美的追求的人。
当一个人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抱有一份责任心,他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能力生命。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套善恶分水岭,最后做了什么,关键还是个体的选择,不只是环境的逼迫。
人并不需要每时每刻都去讲道理,最好的道理是生活本身。所以与其忧愁,不如歌唱。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全然是为所谓时代进步而来的,即使是一个上山打虎的人,也会欣赏沿途的风景。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遇见理想中的自己,这个自己不是在遥远的未来等你,而是深藏于你的辛福,只等着时间与机缘的大风,吹去上面的尘埃。
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个人奋斗,不仅光彩,而且可以塑造他的灵魂。
真正的慈悲,亦是对人对己的双向成全,既不无视他人的痛苦,也不逃避自己的人生责任。诗人辛波斯卡说,一个人可以爬上山丘,屏住呼吸,却无法像玫瑰一样生出枝叶,长成树丛,因为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同样每个人都只能按自己的方式绽放人生。
生而为人,我们只能在自己尚能控制的时空里生活,并由此,改变个体乃至时代命运。明代思想家吕坤说,亡我者我也,人不自亡,谁能亡之?
博尔赫斯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而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世界给我的最大的慈悲是,除了人我别无身份,除了美我一无所知,疏远谁也不要疏远自己,唯有你与自己共度一生。而我能够回报这个世界的,就是带着几粒慈悲和玫瑰的种子,真实的生活。
罗曼罗兰说,当我走到生命的尽头时,我将要说,祝福吧,安静的休息!安息吧,我的脑袋!安息吧,我的双脚!你们都辛苦了,走过的道路是艰苦的,坎坷不平的,可是无论如何,那是一条美好的道路,在那条道路上,即使一步一个血迹,也是值得的。
尼采说,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凝视着你。
我希望在未来岁月中,你能时不时的遭遇不公,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公正的价值。我希望你尝到背叛的滋味儿,这样你才能领悟到忠诚之重要。我希望你们偶尔运气不佳,这样你才会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明白你的成功并非天经地义,而他人的失败也不是命中注定。当你偶尔失败时,我愿你的对手时不时的会幸灾乐祸,这样你才能懂得互相尊重的竞技精神的重要。我希望你们将会被忽视,这样你们才会知道聆听他人的重要性。我还希望你们遭遇足够的痛苦,来学会同情。
这是2017年7月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送给16岁儿子,所在学校毕业生们的祝福,简而言之,我祝你不幸而痛苦。
钻石明亮的坚韧可以被打磨得完美,但它并不生长和孕育。与此相比,正如纳斯鲍姆所认为的,人实际上更像是一颗渴望繁盛的葡萄藤,在聪慧而公正的人当中,就会茁壮成长,直达那清澈的蓝天。而作为一棵葡萄藤,人同样应该直面自身的脆弱性和不完整性,拥抱那些丰富的情感,包括痛苦,愤怒,羞愧和厌恶。!
人群能让我找到方向,却不能让我找到美,我是远离人群的社交家,寻常独处的时候其实更快乐。
王尔德说,你只要做你自己,因为他人已经有人做了。
真正的自由社会是人们既有积极自由,如说不的自由,又有消极自由,如不说的自由,而今日社会最糟糕的情形,可能是由于上述两种综合征的存在,该争取的积极自由不去争取,该捍卫的消极自由不去捍卫。与此相反,最好的状态是,勇敢者推动积极自由,懦弱者捍卫消极自由。二者相加而不是相减。
卡耐基说,一个人带着巨额财富死去,是可耻的。
什么才是人能永远拥有的东西,无外乎个人的经历,感受和思考,是他们构成了我们存在的基础。我们拥有的只是存在本身,读一本书,听一首歌,看一场戏剧,与人交谈或者出门远行,都是为了丰富你内心的持久的私,而且这是一种自足的,与世无争的私,是任何人夺不走的。
我所拥有的,就是我所经历的一切。
关于人生
罗曼罗兰曾经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这样写道,多数人在二三十岁,就已经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不断重复以前的自己。的确,很多人是20岁死了,80岁才埋。这话看似刻薄,其实十分深刻。在中国,多少人在30岁时就觉得人生大局已定?而在美国,70多岁的人还在竞选总统,创办公司,仿佛人生刚刚开始。
我相信人的一生是身体下坡,灵魂上坡的过程,但我走到时间的尽头,我愿我的一生,每一时有每一次的领悟,每一岁有每一岁的江河。
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现在职位是什么,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态,是你最在乎什么。如果你真的决定投身于某个行业或某项事业,你就要认真起来,你要慈悲的面对你的心,你要善待自己的选择。
读书是为了享受他人的思考,同时也激发自己的思考。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想得到的得不到,一个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悲观的理由
没有悲观是危险的,正如一辆车没有刹车。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当有人劝你,不要悲观的时候,他也可能只是让你不要有自尊,并放下理性,去做他乐观的奴隶。
愿仁慈是我最初与最后的避难所,那些不能写给今天的,就让他写给未来。
为人父母者,有责任发现并保卫孩子的才华,身负才华者,同样有责任保卫自己的才华。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才华也许不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但一定可以是你一生最大的兴趣与慰藉。你要相信你的才华是属于你的,再小足够装下整个宇宙。
教育的心灵
我非常赞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所说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自由生成,而不是灌输和压迫。
黑塞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什么是好的教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灵魂的培育,二思维的培育,三是长处的培育。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谁是谁的附庸,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利益思维和灵魂,。教育,不是为了完成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奴役,而是为了让下一代,有更多的创造和自由。教育,不是为了实现上一代人的理想,而是让下一代人能寻找自己的理想,并有机会实现理想。
真正的教育,是一束光交汇另一束光,真正的教育不是压迫,而是成全。
不要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在他人的口水里撑船,就算开了个泰坦尼克号,也是注定要沉掉的。
好好完成自己的议程设置,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只是跟着人群走,不要在日复一日的热闹里播种一生的荒凉。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过,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忠诚的有思想的公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确,这是唯一不变的真理。"如果没有一个高质量的精英阶层,就不会有美国的制宪会议及一锤定音的美国宪法,;如果有一个高质量的精英阶层,中国社会恐怕早就走出了改朝换代的历史怪圈儿。
托斯妥耶夫斯基说,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