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太史書曰“崔杼弒莊公”,崔杼殺之。其弟復書,崔杼復殺之。少弟復書,崔杼乃舍之。——《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
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庄公在位,齐国大权掌握在相国崔杼手中。崔杼夺权杀死齐庄公,齐国史官在史书上写下“崔杼弑庄公”的记录,以留青史,完成了史官客观记录历史的任务,这是史官的本职工作。可这惹怒了当权者崔杼,崔杼为掩盖弑杀君主的罪行,下令杀死史官,可史官的弟弟接着写下“崔杼弑庄公”,弟弟被杀,弟弟的弟弟继续写,最后崔杼下令免于死刑,于是这段历史被史书保留下来,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或许还没有充足的史料证明崔杼弑庄公是100%真实的,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史官宁死不屈记录历史真相的勇敢,意在给后世的史学家和历史研究者以职业的提醒。
同样的证据也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史学者前仆后继,不惧死亡,只为留下历史的真相。“崔杼弑其君”这五个字值两条优秀的历史学者的命,这就是一字千金。先秦史书是史学家们用命换来的,流传至今,字字千金。
每一种职业都有它的责任和底线,军人就不能贪生怕死当逃兵,教师就不能信口雌黄说假话,历史研究者就不能歪曲历史以迎合权贵。如果忽略历史真相、如果省略历史中的某些片段、如果为了迎合权贵而篡改历史,那么历史研究者与逃兵有什么区别,逃兵要被枪毙,歪曲历史的人也应当如此。
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先生在1200多年前就通告所有历史学家,应当直笔书史。刘知几在他的史学著作《史通》中写道:“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用我们最简单的理解来看,直笔书写历史,就是要记载客观的历史,既要记载历代的辉煌功绩,也要记载历代的严重错误,不要夸大当权者的功绩,不要阿谀奉承、歪曲历史,也不要对当权者的错误一概不谈。
我时常怀念春秋战国时代,我并非怀念人民流离失所、社会战乱不停,而是怀念两千多年前史学家的风骨,他们巍然立于朝堂之上,手握直笔书写青史,丝毫不畏惧权贵,宁死而不屈。
从春秋史官到司马迁,从司马迁到刘知几,中国直笔写史的传统不曾断绝,以至于今。学习历史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以史为鉴,从历史的成功中获得经验,从历史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才能行稳致远。
在2021年的夏天,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历史学习运动,这场运动对历史学科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那就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从北京到拉萨,从哈尔滨到海口,中国9000多万党员都开始学习历史、研究党史,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学习党史,要深刻学习党历史上的成功与挫折,要从党史中获得经验、吸取教训。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在读《史记》的时候,我听到了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声音,来自春秋、来自战国、来自司马迁,历史研究者的使命在于还原历史真相、在于捍卫历史真相、在于一身铁骨而刚正不屈。
(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