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7年的应届生,最近我一直在忙于找工作,前段时间更是因为找工作,神经紧绷状态,每天都睡不好。最近终于想清楚了很多事,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对这段时间的经历,我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投简历、面试,其实是不断探索自己的过程。
找工作是探索自己内心真正需求的一个大好机会。投简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一般会透露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而面试时,面试官的反馈,是难得的,可以借助外界认清自己的机会。
简单来说,职业的选择是内心的渴望,而面试官的考核,则是能力的匹配度。
2、找工作—不能急
对于这个话题,先问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一家待遇还不错的公司,打算录用你,要求你立即上岗。但其实你正在等另一家公司(你很喜欢)的面试结果。你会选择继续等待,还是抓住机会马上上岗?
这是我室友前两天找工作刚遇到的问题,她的专业是英语,录取她的公司是一家挺大的英语培训中心,但是其实她并不想做老师,她想当翻译。不过,最终她还是选择了英语培训中心,没有继续等待。因为她觉得找工作很难……错过了,就难以有机会。
这个决定见仁见智,客观的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没什么对错。只是,我觉得很可惜,她将在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岗位上呆一年或者两年或更久……或者她的一生,都不在会为了翻译而奋斗。
其实找工作没那么着急,采用一种急吼吼的心态找工作,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因为担心找不到工作,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真正的目的——不是找工作即可,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3、对自己实力的评估
找工作是立足于对自己的深刻认识之上,在找工作之前先分析清楚自己的硬性条件(英语能力、专业能力、相关实习经历)和软条件(性格踏实、认真、热爱互联网……)
然后对应着分析适合的职位。当然,也可以先选择喜欢的职位,再分析自己适不适合。
4、不被专业限制,极力探寻“可能的自己”
刚毕业的时候,很多人找工作的时候,都会选择专业相关的工作,不是因为多喜欢,而是因为安全。毕竟其它方向的工作,都说不出123……
其实有很多工作是不限制专业的,我们可以更为开阔的思考问题,给自己多一些选择项。很多不喜欢本专业的应届生,可以趁此机会,思考自己的能力,为自己重新定位择业。
最近听的一本书《转行》,里面提到了一个词“可能的自我”,即可能发生、不确定的自己。
大多数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都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实,认定自己有什么才能,或者适合干什么,从而对自己设限。其实这些认识都是基于过去的。我们该更多的尝试“可能的自我”,不断尝试、扩展对自己的认识,把人生越过越宽广。
5、别把自己的不勇敢,美化为“踏实”
很多时候,一个人在谈自己的梦想,畅想自己的未来时。身边总有人会提醒他,“莫想太多,脚踏实地的生活最重要”。好像生活和梦想就是两个反义词。谈梦想的人,就注定带着空想家的气质,活在梦中,不落实于生活。
但其实梦想与生活并不是对立的。很多事看似对立,其实并非那么对立。之前看过一本书《三大思考工具轻松解决各种问题》,里面提到一个观点:所有对立的状况,很可能来自“先入为主的”的观念。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先入为主的想法,比如,家长永远都觉得子女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比在外面打拼来得安全。找工作很难,只有靠亲戚朋友介绍……这些想法,完全经不得推敲,但是却是大多数人惯常的认识。
要注意尽量避免被这些“常识”影响,坚持自己的初心,勇敢的成为自己,共勉~
暂时想到的就这么多了,祝找到一个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