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虽然在大山深处的农村里住了不到两天,却有了一些感慨。
村西,很宽的河床里,一条清澈然而细细的溪流从南向北流去,老人们说,原来这条河水流特别大,但自从在上游采矿以后,水就这么小了。
村里太阳底下,墙根儿路边,总能看见许多村民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地闲聊。
从跟这些村民聊天中,我看到他们依然朴实,依然厚道,依然对人热情,但是我从他们身上,看不出更多的勤劳。
现在正是收获季节,可他们好像下地干活的不多。我问他们,怎么不去地里收庄稼,他们说,就那么几亩地,抽空就收完了。“抽空”?我看他们的空用不着抽,每天这么闲聊不就是空么?
后来跟老武的二姐、二姐夫聊,才知道了一些情况。
国家对农村的政策的确越来越好,比如取消农业税,对耕地的保护,养老、医疗政策的改善,扶贫政策等等,给广大农民以实惠。但是,这里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只了解了个皮毛,但还是产生了一些疑问。
国家对农村实施的优惠政策,是不是造成了一些农民的依赖思想?
比如二姐夫说,我是贫困户,国家每个月给我七百块钱,够吃够喝了,种那么多地干嘛?我养了五只羊,下了小羊还可以卖钱,养了几只母鸡,有蛋吃了,我满足了。
满足于自己家够吃够喝,政府还给发补贴,何必再去操劳?我觉得这也是好多农民的想法。
我发现,村里的房子普遍好多了,但进了家门,屋里的陈设依然破旧不堪,除了通了自来水,多了台电视、冰箱外,还是那么简陋,家里的箱、柜、炕桌、还是至少二三十年前的。估计二姐二姐夫心里想,换那些家具做什么?有吃有喝就行了。基本没有家庭建设的愿望。
老一辈已然有了这种观念,年轻人呢?
这两天,我在村里基本上见不着年轻人。村民们说,年轻人全离开农村到城里去了,有的甚至全家搬走。二姐夫说,这个村子原来有六百多户,是个大村子,现在,只剩下老弱病残了。的确,我看见许多好好的房子门窗紧闭,院子里长满荒草,久不住人了,村子周边许多地也都荒了,显得很凄凉。
年轻人不想着致力于家乡面貌的改变,老人们留守在农村吃补贴,这样的农村前途如何?
现在,许多农村在显眼处都写着大标语,最常见的是“扶贫先扶志”、“精神脱贫”。但是,这好像仅止于写在墙上。有些群众,就特别喜欢政府给的这种“免费的午餐”。甚至有些群众有了“等靠要、不达目的决不脱贫”的习惯。
把低保当福利,是目前农村令人担忧的问题。
老官坟村周边的山上,有很多中草药,柴胡、黄芪、沙参等等。过去,村民总是上山挖了卖钱,增加收入,国家也同时购进了不少中药材。但是,这些年,已经没人去挖了,任凭这些野生的中草药自生自灭,这种资源的浪费,跟一些村民满足于吃饱喝足的思想不无关系。
减轻农民负担,不能光靠政策的优惠,更不能给了钱就不管了。这还需要各级政府做大量的工作,否则的话,生活脱贫后的有些群众,却变成了“精神贫困”户。
老官坟村是个缩影。
久而久之,像老官坟这样“吃饱喝足晒老爷儿‘’的村子可能会越来越多,农村面貌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