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难得体谅心

文/万川月

              最是难得体谅心

    ——读苏轼《刘凝之与沈麟士》

      当被误解时,普通人会迫不及待地辩解以维护自己,不免会口角相加,甚至大打出手,这时难免心中会愤愤不平,表现在外则面红耳赤、仪态尽失。然古之高士则不会如此,他们临事所表现出的风范,实在值得我们流俗之辈学习。

      《南史 》: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屐,即予之。此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不肯复取。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屐,麟士笑曰:“是卿屐耶?”即予之。邻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之。麟士曰:“非卿屐耶?”笑而受之。此虽小节,然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苏轼文集》)

      从苏轼所记之事可以看出,刘凝之、沈麟士经历相仿,都被认出穿了邻人的木屐。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侮辱性的词“偷”,面对着这关乎人品的质疑,他俩都忍受了被误解的委屈,皆平心静气地“即予之”,二人都表现了一种世所罕见的高风。不知看官遇此类事会怎样,换了修养不足的我,自愧难有此气度。

      刘凝之、沈麟士皆为高士,然二者相较,沈麟士更让人敬佩。

      我们且来揣测一下邻人之心理:丢了屐,心中一定焦急,发现邻居穿的屐和自己的一样,一定是怀着怕认错的忐忑问出了那句话,至于后面找到失屐,一定又是既歉疚又难为情地鼓足勇气送还的。

      刘凝之“即予之”时,可能心中很不高兴,但努力克制自己,面无特殊表情。邻人送还时拒收,也会加重对方的歉疚和不安。

      沈麟士则两次皆面带微笑,言语温和,且邻人还屐其受之。这其中蕴含着一种体谅他人的温暖与善良。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体恤。

      人们常说,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人与人相处,各自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宽容体恤之心对待他人,就能给对方带去温暖、慰藉或鼓励。

      再说苏轼对刘、沈二人行为之见,也足已表露东坡的处世之道。

          2023.6.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目录 一、家族溯源 二、家训创立 三、家训讲疏 四、家训启示 引言 一个国家的家族乃是民族存在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浙商收藏杂志慎之阅读 8,606评论 0 2
  • 《笠翁对韵》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
    秦笛阅读 1,118评论 0 2
  •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
    觉禅江汉阅读 1,712评论 2 13
  • 《笠翁对韵》全文及译文(上卷) 书法密码 昨天 15:57 相关推荐 头像 每日书法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头像 书...
    雨荷燕宁阅读 1,641评论 0 0
  • 陆游诗集(Y1)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 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汉唐雄风阅读 11,561评论 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