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樊登小读者
最近一两年,总能看见微博朋友圈里到处在转类似“7岁以前不要看屏幕”、“12岁以前不看手机/IPad,将受益终身”“毁掉孩子,只需要一部手机”之类主题的文章。
所以不少家长像防贼一样防孩子碰手机,生怕孩子一碰手机就沉迷了,一碰手机就视力不好了。
很多妈妈担心看手机会导致近视,但你知道吗?美国研究表明,基因才是导致近视的最大因素。21世纪,无论你愿不愿意,视听文化已经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存空间。即使在家你控制的很好,难道孩子能一辈子不接触电子产品吗?
竟然还有一个荒谬的说法:
“给孩子玩手机,就是毁孩子的一生。”
呵呵哒...
30年前人们觉得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20年前人们觉得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10年前人们觉得互联网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又觉得电子产品会毁掉下一代;
但是人类发展证明,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毁掉下一代,
除了上一代。
其实电子产品,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孩子沉迷其中带来的危害并不是因为电子产品本身,而是来自于亲子关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了解、关系差、缺引导、坏示范。所以一味地去阻止孩子接触一切电子产品,其实是阻断了孩子与外界交流的信息源。
我的一个朋友,孩子今年3岁,被她“保护”的很好,至今没有接触过手机。直到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去朋友家里玩,当他的孩子看到朋友家的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她的孩子很快就丢开了她的手,飞快跑到朋友家孩子那边两眼直勾勾的看着别人玩儿。
此时她才领悟到一个道理: 我们越是控制就会越加的失控,毕竟这代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接触、依赖是超过我们任何一代人的,不仅接触得多,而且接触得很早。
就像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有个叫潘多拉的女孩,宙斯给了她一个小盒子,告诫她千万不能打开,禁不住好奇心和内心一探究竟的欲望,潘多拉悄悄打开了盒子,从此灾祸降临。这叫禁果效应,越是一味阻止,越会勾起人的欲望。
把孩子跟电子产品完全隔离开来的做法说的就是这种,禁止他们玩手机,只会激化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兴趣更加浓厚,甚至逮住机会猛玩一通,深陷其中。
这就是成年人的现状,一边想阻止“恶魔般”的电子产品“侵蚀”我们的孩子,一边自己又在重度依赖电子产品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产品终将成为他们这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适当地接触,不仅能满足好奇心,还能训练孩子的手脑配合能力,适当刺激大脑发育。
所以,给予正确的引导,设置合理的规矩,才是家长应该学习去做的事儿。
永远记住,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孩子在手机/IPad上看什么、玩什么,远比要不要孩子看/玩更重要!
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远远比绞尽脑汁去阻止孩子对手机/IPad产生兴趣更值得探究。
对于玩手机这件事儿,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
1.
>>>找到替代品<<<
如果孩子一直在玩手机,说明ta缺少的是一个:比手机更有意思的生活环境。与其纠结要不要给孩子玩手机,不如去寻找能给孩子带来真实成就感、归属感和自主感的事情。
去仔细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比如对绘本感兴趣的孩子,绘本就能满足ta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在电子设备里为孩子下载优质的学习类APP,让他们在视频里学习到知识。要让他们知道:生活不止有手机里的游戏,还有很多好看的书本和知识。
2.
>>>以身作则<<<
我们可以把视线从孩子身上移开,关注到自己身上,因为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先管理好大人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学习的“场”,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孩子,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要不然我们在管教孩子不要玩手机的时候,ta会回答你说:“你也整天玩手机啊,为什么不让我玩?”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父母不能玩手机了”,父母给孩子的示范不是不玩手机,而是专时专用。
3.
>>>培养自律能力<<<
在任何情况下,“对立”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明智选择。告诉孩子,每天最多只能看半个小时的手机,时间一到乖乖上缴手机就可以获得小糖果、小蛋糕。
用“奖励式”的约定,稀释孩子对手机的热情,让他们感到,在“玩手机”这件事上,爸爸妈妈们也是“战友”,表现得好还有奖励。
逐渐的让他自己有时间意识,培养他慢慢去合理规划自己看手机的时间,时间一到,就要自动乖乖上缴手机,自律,才是孩子最宝贵且难得的能力。
所以,关于手机/IPad对我们孩子这一代的影响,家长们应该释然对待。
如果信息时代的来临势必不可阻挡,电子产品这把双刃剑终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我们真正该做的,是给予孩子们一些合理的引导,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