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功夫是什么?为什么练功夫?在我这里,功夫或许不再是电影里暴戾的动作,而是一种谦和温润的人生态度。练得久了,或许人的性情因它而慢慢改变,因为功夫文化里蕴含的做人之道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功夫需要修心,一个人的心若是不正,再好的功夫,也不能对社会产生价值。司马迁说,侠以武犯禁。说明如果没有绝高的道德标准,没有伸张正义的勇气,再好的功夫也难以称侠。武林高手又可以以不杀称侠,就像聂隐娘,在认清心中大义后,回归自然,放弃了刺杀藩主,决定过平静自在的生活。那么心是什么?佛家道家都讲究修心,要修一颗智慧心,一颗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一颗想要觉悟的心。那么什么是觉悟呢?佛家说世间万相如露如电,又如梦幻泡影,心需要认识这一点,把牵绊着自己的外在一切全部放空,放空之后在从自身的意识里提炼出万物的真理,当然这期间有千千万万个法门可以修炼如何放空自己,放下执著。道家思想也提倡要寡欲清静,《清静经》里说,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因此想成神仙之道,必要修炼心灵的清静。而心灵的健康发展时刻关系着身体的健康,这两者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心灵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释放,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一些疾病,如抑郁症等就会应运而生。不仅如此,一些不好的心情如焦虑,暴躁等,也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南怀瑾老师说过,常说佛学讲究六道轮回,其实按你此刻的心情分,你早已有六道之中,觉得神清气爽或许在天道,觉得痛苦非常或许为地狱道,觉得欲望膨胀许是饿鬼道。所以人不一定只处于人道,人其实一直在六道中穿梭。
所以如何修心呢,最简单的就是从控制情绪入手。那么如何控制情绪呢?其实有很多方法,最核心的是自己看待事物的态度,每个人的眼里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可明明世界只有一个,为什么会不同呢?每个进入人脑中的信息都是经过自己的意识修改后的信息,已经不是客观信息了,大家像带着有色眼镜在看世界,然而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观点就是世界本身的样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到一些真理,从而改变自己对事件的认识。大家都知道一个乐观宝宝和一个悲观宝宝,我现在说一个自然宝宝。自然是什么?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当人意识到花开花落,云起云散都是自然规律的时候,人便能与万物产生一定的距离,看事物的态度也会相对客观。就像苏轼的《赤壁赋》里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东坡能有这样旷达的心胸,也是因为他通过自身智慧从自然中汲取了真理,认识到了真理的永恒性,最终能够达到这样豁达非凡的人生境界。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易经就是讲世间万物的变化之道,易就是变化的意思,我们可以如何顺应着这些变化,根据古人的智慧把自己的行为改变到最佳状态,这就是易经想要告诉我们的。易经在儒家是群经之首,而儒家以“得性”为最高目标,在茫茫宇宙中如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态度是最好的人生价值体现。
所谓功夫,所谓茶道,所谓射艺,所谓艺术,所谓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帮助我们修身养心的途径,帮助人们关注于当下,当下的每个自我的念头因为这些途径都成了空,你能够暂时超脱于物欲,只关注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每一点自身的变化,这世间其他的东西便都能与你无关了。或许通过这些放空的方法,你才能更容易认识那个最本真的你自己,所谓明心见性,大抵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人为什么要活着?释迦摩尼佛终其一生,想要找到离苦得乐的方法,不断地修炼,苦修自己,我想最终他是把苦乐修成了一体,苦即是乐,乐即是苦。人其实都是被迫活着的,被生下来,被蒙蔽智慧的双眼,被接受一个已经存在多年的世界。我觉得不用去想这个问题,既然是世界生产了你,那么你永远猜不到,它为什么生产你,因为你的思想超越不了它。我们应该思考人要怎样活着?快乐或不快乐,这是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换来许多的人生体验,有的人重复着很多人生体验,有的人渴望新的人生体验,在人生体验中你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智慧,技能,有的人用它们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所期望的价值,有的人用它们去成就和帮助他人的人生,在我看来这些是比较有意义的,因为这才是快乐的真正源泉,你的热情之所以能够永恒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