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Linux环境信息
1、查看cpu的情况
2个插槽,每个8核
cat /proc/cpuinfo
physical id : 0 //物理ID
siblings : 8
core id : 0
cpu cores : 8 //8核
或者
# lscpu //cpu统计信息
# fdisk -l //查看硬盘及分区信息
# lsblk //查看硬盘与分区信息
# cat /proc/meminfo //查看内存使用量和交换区使用量
#free –h //查看统计内存信息
2、查看内存的情况
free -h
used + free + buff 基本等于 total
- used是被使用的
- free是完全没有被使用的
- shared是被程序之间可以(已经被)共享使用的
- buffers是指用来给块设备做的缓冲大小,它只记录文件系统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
- cached是用来给文件做缓冲
也就是 buffers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等。
而cached直接用来缓存我们打开的文件
available才是你的"可用内存" ,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的把free和buffer加起来
available 小于 free+buffer 是一定的了
配置调整
配置tomcat内存
修改/data/apps/tomcat-linux/bin/catalina.sh
添加上
配置成一样的, 省得没事儿就去动态调整堆大小, 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一点性能
JAVA_OPTS="$JAVA_OPTS -Xms32000M -Xmx32000M"
配置gc日志,在catalina.sh上增加
JAVA_OPTS="$JAVA_OPTS -Xms32000M -Xmx32000M -XX:+PrintGCDateStamps -XX:+PrintGCTimeStamps -XX:+PrintGCDetails -Xloggc:$CATALINA_HOME/logs/gc.%p.log"
在JVM的启动参数中加入-XX:+PrintGC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XX:+PrintGCApplicationStoppedTime,按照参数的顺序分别输出GC的简要信息,GC的详细信息、GC的时间信息及GC造成的应用暂停的时间。
要设置CATALINA_HOME的环境变量
安装完成后需要配置一下环境变量,编辑/etc/profile文件:
在文件尾部添加如下配置:
JAVA_HOME=/data/apps/jdk1.8.0_111
JRE_HOME=/data/apps/jdk1.8.0_111/jre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JRE_HOME/lib
PATH=$JAVA_HOME/bin:$PATH
CATALINA_HOME=/data/apps/apache-tomcat-8.5.39
export PATH JAVA_HOME CLASSPATH CATALINA_HOME
执行
source /etc/profile
查看:export
使用catalina命令重启项目
./catalina.sh start
参考配置
#-Xms16384m:设置JVM初始内存为16384m。此值可以设置与-Xmx相同,以避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重新分配内存。
#-Xmx16384m:设置JVM最大可用内存为16384M。
#-Xmn6144m:设置年轻代大小为6144M。整个JVM内存大小=年轻代大小 + 年老代大小 + 持久代大小。持久代一般固定大小为64m,所以增大年轻代后,将会减小年老代大小。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8。
#-Xss128k: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JDK5.0以后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1M,以前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256K。更具应用的线程所需内存大小进行调整。在相同物理内存下,减小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还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生成,经验值在3000~5000左右。
#-XX:+UseParallelGC:选择垃圾收集器为并行收集器。此配置仅对年轻代有效。即上述配置下,年轻代使用并发收集,而年老代仍旧使用串行收集。
#-XX:ParallelGCThreads=20:配置并行收集器的线程数,即:同时多少个线程一起进行垃圾回收。此值最好配置与处理器数目相等。
#JAVA_OPTS="-Xms16384m -Xmx16384m -Xmn6144m -Xss5m -XX:+UseParallelGC -XX:ParallelGCThreads=8"
JAVA_OPTS="-Xms22528m -Xmx22528m -Xmn5632m -Xss5m -XX:+UseParallelGC -XX:ParallelGCThreads=8"
访问:GC分析网站 可以上传GC日志来分析系统的GC情况
配置tomcat的线程数
打开%Tomcat_HOME%/conf/server.xml文档,找到<Connector port="8080"....>一栏。
在Connector port = "8080"后面加上相应地参数控制线程数,控制参数如下:
参数 | 含义 | 默认值 |
---|---|---|
maxThreads | tomcat起动的最大线程数,即同时处理的任务个数 | 200 |
acceptCount | 当tomcat起动的线程数达到最大时,接受排队的请求个数 | 100 |
要调整Tomcat的默认最大连接数,可以增加这两个属性的值,并且使acceptCount大于等于maxThreads,设置完成后如下: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acceptCount="500" maxThreads="400" />
监控工具
uptime
`[root@centos7_template ~]``# uptime 10:31:42 up 4 days, 1:01, 1 user,load average: 0.02, 0.02, 0.05`
该命令将显示目前服务器持续运行的时间,以及负载情况。
10:31:42 ``//``当前系统时间
up 4 days, 1:01 ``//``持续运行时间,时间越大,说明你的机器越稳定。
1 user ``//``用户连接数,是总连接数而不是用户数
load average: 0.02, 0.02, 0.05 ``//``系统平均负载,统计最近1,5,15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
通过这个命令,可以最简便的看出系统当前基本状态信息,这里面最有用是负载指标,如果你还想查看当前系统的CPU/内存以及相关的进程状态,可以使用TOP命令。
TOP
通过TOP命令可以详细看出当前系统的CPU、内存、负载以及各进程状态(PID、进程占用CPU、内存、用户)等。从上面的结果看出该系统上安装了MySQL、java,可以看到他们各自的进程ID,假如这时Java进程占用较高的CPU和内存,那么你就要留心了,如果程序中没有计算量特别大、占用内存特别多的代码,可能你的java程序出现了未知的问题,可以根据进程ID做进一步的跟踪。除了通过TOP命令找到进程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jdk自带的工具JPS直接找到java程序的进程号。
JPS
可以看到jps命令直接罗列出了当前系统中存在的java进程,通过这种方法查询到java程序的进程ID后,可以进一步通过:
top -p 3618 // 这里的3618就是上面查询到的java程序的进程ID
过此方法可以准确的查看指定java进程的CPU/内存使用情况。
除此之外,vmstat命令也可以查看系统CPU/内存、swap、io等情况
vmstat
vmstat 1 4
上面的命令每隔1秒采样一次,一共采样四次。
CPU占用率很高,上下文切换频繁,说明系统有线程正在频繁切换,这可能是你的程序开启了大量的线程存在资源竞争的情况。另外swap也是值得关注的指标,如果swpd过高则可能系统能使用的物理内存不足,不得不使用交换区内存,还有一个例外就是某些程序优先使用swap,导致swap飙升,而物理内存还有很多空余,这些情况是需要注意的。
pidstat
查看系统指标,还有一个第三方工具:pidstat,这个工具还是很好用的,需要先安装:
yum install sysstat
运行
pidstat -p 3618 -u 1 4
该命令监控进程id为3618的CPU状态,每隔1秒采样一次,一共采样四次。“%CPU”表示CPU使用情况,“CPU”则表示正在使用哪个核的CPU,这里为0表示正在使用第一个核。如果还要显示线程ID,则可以使用:
pidstat -p 3618 -u -t 1 4
如果要监控磁盘读写情况,这可以使用:
pidstat -p 3618 -d 1 4
pidstat还有其他的参数,可以通过pidstat --help获取,再次不再赘述。
JDK自带工具
jstat
jstat:用于输出java程序内存使用情况,包括新生代、老年代、元数据区容量、垃圾回收情况。
可以实时监测系统资源占用与jvm运行情况
jstat -gcutil 3618 2000 20
上述命令输出进程ID为3618的内存使用情况(每2000毫秒输出一次,一共输出20次)
- S0:幸存1区当前使用比例
- S1:幸存2区当前使用比例
- E:伊甸园区使用比例
- O:老年代使用比例
- M:元数据区使用比例
- CCS:压缩使用比例
- YGC:年轻代垃圾回收次数
- FGC:老年代垃圾回收次数
- FGCT:老年代垃圾回收消耗时间
- GCT:垃圾回收消耗总时间
jmap
jmap:用于输出java程序中内存对象的情况,包括有哪些对象,对象的数量。
jmap -histo 3618
上述命令打印出进程ID为3618的内存情况。但我们常用的方式是将指定进程的内存heap输出到外部文件,再由专门的heap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例如mat(Memory Analysis Tool),所以我们常用的命令是:
jmap -dump:live,format=b,file=heap.hprof 3618
将heap.hprof传输出来到window电脑上使用mat工具分析:
或者使用命令生成dump文件
jmap -dump:format=b,file=文件名 pid
可采用
jmap -histo pid > a.log
日志将其保存到文件中,在一段时间后,使用文本对比工具,可以对比出GC回收了哪些对象
-finalizerinfo 打印正等候回收的对象的信息
$jmap -finalizerinfo 3772
Attaching to process ID 3772, please wait...
Debugger attached successfully.
Server compiler detected.
JVM version is 20.0-b11
Number of objects pending for finalization: 0 (等候回收的对象为0个)
Ø -heap 打印heap的概要信息,GC使用的算法,heap的配置及wise heap的使用情况.
$jmap –heap 3772
using parallel threads in the new generation. ##新生代采用的是并行线程处理方式
using thread-local object allocation.
Concurrent Mark-Sweep GC ##同步并行垃圾回收
Heap Configuration: ##堆配置情况
MinHeapFreeRatio = 40 ##最小堆使用比例
MaxHeapFreeRatio = 70 ##最大堆可用比例
MaxHeapSize = 2147483648 (2048.0MB) ##最大堆空间大小
NewSize = 268435456 (256.0MB) ##新生代分配大小
MaxNewSize = 268435456 (256.0MB) ##最大可新生代分配大小
OldSize = 5439488 (5.1875MB) ##老生代大小
NewRatio = 2 ##新生代比例
SurvivorRatio = 8 ##新生代与suvivor的比例
PermSize = 134217728 (128.0MB) ##perm区大小
MaxPermSize = 134217728 (128.0MB) ##最大可分配perm区大小
Heap Usage: ##堆使用情况
New Generation (Eden + 1 Survivor Space): ##新生代(伊甸区 + survior空间)
capacity = 241631232 (230.4375MB) ##伊甸区容量
used = 77776272 (74.17323303222656MB) ##已经使用大小
free = 163854960 (156.26426696777344MB) ##剩余容量
32.188004570534986% used ##使用比例
Eden Space: ##伊甸区
capacity = 214827008 (204.875MB) ##伊甸区容量
used = 74442288 (70.99369812011719MB) ##伊甸区使用
free = 140384720 (133.8813018798828MB) ##伊甸区当前剩余容量
34.65220164496263% used ##伊甸区使用情况
From Space: ##survior1区
capacity = 26804224 (25.5625MB) ##survior1区容量
used = 3333984 (3.179534912109375MB) ##surviror1区已使用情况
free = 23470240 (22.382965087890625MB) ##surviror1区剩余容量
12.43827838477995% used ##survior1区使用比例
To Space: ##survior2 区
capacity = 26804224 (25.5625MB) ##survior2区容量
used = 0 (0.0MB) ##survior2区已使用情况
free = 26804224 (25.5625MB) ##survior2区剩余容量
0.0% used ## survior2区使用比例
concurrent mark-sweep generation: ##老生代使用情况
capacity = 1879048192 (1792.0MB) ##老生代容量
used = 30847928 (29.41887664794922MB) ##老生代已使用容量
free = 1848200264 (1762.5811233520508MB) ##老生代剩余容量
1.6416783843721663% used ##老生代使用比例
Perm Generation: ##perm区使用情况 永久代
capacity = 134217728 (128.0MB) ##perm区容量
used = 47303016 (45.111671447753906MB) ##perm区已使用容量
free = 86914712 (82.8883285522461MB) ##perm区剩余容量
35.24349331855774% used ##perm区使用比例
Ø -histo[:live] 打印每个class的实例数目,内存占用,类全名信息. VM的内部类名字开头会加上前缀”*”. 如果live子参数加上后,只统计活的对象数量.
$jmap–histo:live 3772
num #instances #bytes class name
1: 65220 9755240 <constMethodKlass>
2: 65220 8880384 <methodKlass>
3: 11721 8252112 [B
4: 6300 6784040 <constantPoolKlass>
5: 75224 6218208 [C
jstack
jstack:用户输出java程序线程栈的情况,常用于定位因为某些线程问题造成的故障或性能问题。
jstack 3618 > jstack.out
上述命令将进程ID为3618的栈信息输出到外部文件,便于传输到windows电脑上进行分析。
Windows环境下的监控工具
Windows环境下的监控工具也有很多,但是本文主要推荐jvisualvm.exe、MemoryAnalyzer.exe,有了他们其他工具几乎不需要了。
jvisualvm
jvisualvm.exe在JDK安装目录下的bin目录下面,双击即可打开。
双击左侧你需要监控的java程序即可对它进行监控,这个工具包括对CPU、内存、线程、类都做了监控,功能非常强大,上文中介绍的所有功能,其他在这个工具上都已经有了。当然怎么用、如何分析它需要花时间去一点点积累。
MemoryAnalyzer
MemoryAnalyzer.exe:上文我们已经提到,常用于分析内存堆使用情况,也是非常强大的工具。详细使用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可以下载下来尝试一下。
上述介绍了基于Linux、Windows环境的监控工具,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就要利用他们做对应的事情,下面将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说明如何使用他们。
其他
打堆栈
1、查出进程
ps -ef | grep tomcat
2、打堆栈,一般每隔3秒打一个,打三至四个
jstack pid > a1.txt
jstack pid > a2.txt
jstack pid > a3.txt
/data/apps/tomcat-linux-jdk/jdk1.8.0_192/bin/jstack 17973
while true; do (echo "%CPU %MEM ARGS $(date)" && ps -e -o pcpu,pmem,args --sort=pcpu | cut -d" " -f1-5 | tail) >> ps.log; sleep 5; done
while true; do uptime >> uptime.log; sleep 1; done
JVM调优总结 -Xms -Xmx -Xmn -Xss
-
堆大小设置
JVM 中最大堆大小有三方面限制:相关操作系统的数据模型(32-bt还是64-bit)限制;系统的可用虚拟内存限制;系统的可用物理内存限制。32位系统下,一般限制在1.5G~2G;64为操作系统对内存无限制。我在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3.5G物理内存,JDK5.0下测试,最大可设置为1478m。
典型设置:
- java -Xmx3550m -Xms3550m -Xmn2g -Xss128k
-****Xmx3550m:设置JVM最大可用内存为3550M。
-Xms3550m:设置JVM初始内存为3550m。此值可以设置与-Xmx相同,以避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重新分配内存。
-Xmn2g:设置年轻代大小为2G。整个JVM内存大小=年轻代大小 + 年老代大小 + 持久代大小。持久代一般固定大小为64m,所以增大年轻代后,将会减小年老代大小。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8。
-Xss128k:设置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JDK5.0以后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1M,以前每个线程堆栈大小为256K。更具应用的线程所需内存大小进行调整。在相同物理内存下,减小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还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生成,经验值在3000~5000左右。 - java -Xmx3550m -Xms3550m -Xss128k -XX:NewRatio=4 -XX:SurvivorRatio=4 -XX:MaxPermSize=16m -XX:MaxTenuringThreshold=0
-XX:NewRatio=4:设置年轻代(包括Eden和两个Survivor区)与年老代的比值(除去持久代)。设置为4,则年轻代与年老代所占比值为1:4,年轻代占整个堆栈的1/5
-XX:SurvivorRatio=4:设置年轻代中Eden区与Survivor区的大小比值。设置为4,则两个Survivor区与一个Eden区的比值为2:4,一个Survivor区占整个年轻代的1/6
-XX:MaxPermSize=16m:设置持久代大小为16m。
-XX:MaxTenuringThreshold=0:设置垃圾最大年龄。如果设置为0的话,则年轻代对象不经过Survivor区,直接进入年老代。对于年老代比较多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如果将此值设置为一个较大值,则年轻代对象会在Survivor区进行多次复制,这样可以增加对象再年轻代的存活时间,增加在年轻代即被回收的概论。
-
回收器选择
JVM给了三种选择:
串行收集器、并行收集器、并发收集器
,但是串行收集器只适用于小数据量的情况,所以这里的选择主要针对并行收集器和并发收集器。默认情况下,JDK5.0以前都是使用串行收集器,如果想使用其他收集器需要在启动时加入相应参数。JDK5.0以后,JVM会根据当前
系统配置
进行判断。
-
吞吐量优先
的并行收集器
如上文所述,并行收集器主要以到达一定的吞吐量为目标,适用于科学技术和后台处理等。
典型配置
:
java -Xmx3800m -Xms3800m -Xmn2g -Xss128k -XX:+UseParallelGC -XX:ParallelGCThreads=20 -XX:+UseParallelGC:选择垃圾收集器为并行收集器。此配置仅对年轻代有效。即上述配置下,年轻代使用并发收集,而年老代仍旧使用串行收集。****-XX:ParallelGCThreads=20:配置并行收集器的线程数,即:同时多少个线程一起进行垃圾回收。此值最好配置与处理器数目相等。
java -Xmx3550m -Xms3550m -Xmn2g -Xss128k -XX:+UseParallelGC -XX:ParallelGCThreads=20 -XX:+UseParallelOldGC****-XX:+UseParallelOldGC:配置年老代垃圾收集方式为并行收集。JDK6.0支持对年老代并行收集。
java -Xmx3550m -Xms3550m -Xmn2g -Xss128k -XX:+UseParallelGC -XX:MaxGCPauseMillis=100****-XX:MaxGCPauseMillis=100:设置每次年轻代垃圾回收的最长时间,如果无法满足此时间,JVM会自动调整年轻代大小,以满足此值。
java -Xmx3550m -Xms3550m -Xmn2g -Xss128k -XX:+UseParallelGC -XX:MaxGCPauseMillis=100 -XX:+UseAdaptiveSizePolicy-XX:+UseAdaptiveSizePolicy:设置此选项后,并行收集器会自动选择年轻代区大小和相应的Survivor区比例,以达到目标系统规定的最低相应时间或者收集频率等,此值建议使用并行收集器时,一直打开。
-
响应时间优先
的并发收集器
如上文所述,并发收集器主要是保证系统的响应时间,减少垃圾收集时的停顿时间。适用于应用服务器、电信领域等。
典型配置
:
java -Xmx3550m -Xms3550m -Xmn2g -Xss128k -XX:ParallelGCThreads=20 -XX:+UseConcMarkSweepGC -XX:+UseParNewGC****-XX:+UseConcMarkSweepGC:设置年老代为并发收集。测试中配置这个以后,-XX:NewRatio=4的配置失效了,原因不明。所以,此时年轻代大小最好用-Xmn设置。** -XX:+UseParNewGC**:设置年轻代为并行收集。可与CMS收集同时使用。JDK5.0以上,JVM会根据系统配置自行设置,所以无需再设置此值。
java -Xmx3550m -Xms3550m -Xmn2g -Xss128k -XX:+UseConcMarkSweepGC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5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由于并发收集器不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所以运行一段时间以后会产生“碎片”,使得运行效率降低。此值设置运行多少次GC以后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打开对年老代的压缩。可能会影响性能,但是可以消除碎片
-
-
辅助信息
JVM提供了大量命令行参数,打印信息,供调试使用。主要有以下一些:
-
-XX:+PrintGC
输出形式
:[GC 118250K->113543K(130112K), 0.0094143 secs]
[Full GC 121376K->10414K(130112K), 0.0650971 secs]
-
-XX:+PrintGCDetails
输出形式
:[GC [DefNew: 8614K->781K(9088K), 0.0123035 secs] 118250K->113543K(130112K), 0.0124633 secs]
[GC DefNew: 8614K->8614K(9088K), 0.0000665 secs 121376K->10414K(130112K), 0.0436268 secs]
-XX:+PrintGCTimeStamps -XX:+PrintGC:PrintGCTimeStamps可与上面两个混合使用 输出形式:11.851: [GC 98328K->93620K(130112K), 0.0082960 secs]
-XX:+PrintGCApplicationConcurrentTime:打印每次垃圾回收前,程序未中断的执行时间。可与上面混合使用 输出形式:Application time: 0.5291524 seconds
-XX:+PrintGCApplicationStoppedTime:打印垃圾回收期间程序暂停的时间。可与上面混合使用 输出形式:Total time for which application threads were stopped: 0.0468229 seconds
-XX:PrintHeapAtGC:打印GC前后的详细堆栈信息
-Xloggc:filename:与上面几个配合使用,把相关日志信息记录到文件以便分析。
-
-
常见配置汇总
-
堆设置
-Xms:初始堆大小
-Xmx:最大堆大小
-XX:NewSize=n:设置年轻代大小
-XX:NewRatio=n:设置年轻代和年老代的比值。如:为3,表示年轻代与年老代比值为1:3,年轻代占整个年轻代年老代和的1/4
-XX:SurvivorRatio=n:年轻代中Eden区与两个Survivor区的比值。注意Survivor区有两个。如:3,表示Eden:Survivor=3:2,一个Survivor区占整个年轻代的1/5
-XX:MaxPermSize=n:设置持久代大小
-
收集器设置
-XX:+UseSerialGC:设置串行收集器
-XX:+UseParallelGC:设置并行收集器
-XX:+UseParalledlOldGC:设置并行年老代收集器
-XX:+UseConcMarkSweepGC:设置并发收集器
-
垃圾回收统计信息
-XX:+PrintGC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filename
-
并行收集器设置
-XX:ParallelGCThreads=n:设置并行收集器收集时使用的CPU数。并行收集线程数。
-XX:MaxGCPauseMillis=n:设置并行收集最大暂停时间
-XX:GCTimeRatio=n:设置垃圾回收时间占程序运行时间的百分比。公式为1/(1+n)
-
并发收集器设置
-XX:+CMSIncrementalMode:设置为增量模式。适用于单CPU情况。
-XX:ParallelGCThreads=n:设置并发收集器年轻代收集方式为并行收集时,使用的CPU数。并行收集线程数。
-
四、调优总结
-
年轻代大小选择
响应时间优先的应用:尽可能设大,直到接近系统的最低响应时间限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种情况下,年轻代收集发生的频率也是最小的。同时,减少到达年老代的对象。
吞吐量优先的应用:尽可能的设置大,可能到达Gbit的程度。因为对响应时间没有要求,垃圾收集可以并行进行,一般适合8CPU以上的应用。
-
年老代大小选择
-
响应时间优先的应用
:年老代使用并发收集器,所以其大小需要小心设置,一般要考虑
并发会话率
和
会话持续时间
等一些参数。如果堆设置小了,可以会造成内存碎片、高回收频率以及应用暂停而使用传统的标记清除方式;如果堆大了,则需要较长的收集时间。最优化的方案,一般需要参考以下数据获得:
并发垃圾收集信息
持久代并发收集次数
传统GC信息
花在年轻代和年老代回收上的时间比例
减少年轻代和年老代花费的时间,一般会提高应用的效率
吞吐量优先的应用:一般吞吐量优先的应用都有一个很大的年轻代和一个较小的年老代。原因是,这样可以尽可能回收掉大部分短期对象,减少中期的对象,而年老代尽存放长期存活对象。
-
-
较小堆引起的碎片问题
因为年老代的并发收集器使用标记、清除算法,所以不会对堆进行压缩。当收集器回收时,他会把相邻的空间进行合并,这样可以分配给较大的对象。但是,当堆空间较小时,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出现“碎片”,如果并发收集器找不到足够的空间,那么并发收集器将会停止,然后使用传统的标记、清除方式进行回收。如果出现“碎片”,可能需要进行如下配置: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使用并发收集器时,开启对年老代的压缩。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0:上面配置开启的情况下,这里设置多少次Full GC后,对年老代进行压缩
案例分析
首先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对故障排查流程应该有了一个印象,这里先梳理出来:
案例:
一个java应用启动以后,使用人员发现应用不可用,针对该现象我们做以下分析排查:
1、首先查看服务器上的应用状态。使用jps命令查询当前在运行中的java进程:
这里进程ID为6400的java应用就是我们刚启用的,说明应用并没有挂掉,还在运行中。
2、通过进程ID查询所占用的CPU、内存以及当前负载情况,top -p 6400。
从以上结果看出该应用并没有引起系统负载过高,CPU、内存也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3、通过上述结果我们推测因为内存原因引起的故障可性能较小,所以我们优先排查线程栈,使用jstack命令,导出线程栈。
jstack 6400 > stack.out
我们将该文件传输出来便于查看。
查看线程栈可以看出,主线程处于运行状态,而子线程ThreadA、ThreadB、ThreadC、ThreadD一边在等待一个锁,同时又持有另外一个锁,其实看到这里我们基本推断该应用程序存在死锁,因此造成线程等待,应用不可用。通过以上栈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到程序代码中详细查看代码了,并且修改bug解决此问题。
造成死锁的原因是线程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而任一线程都无法继续执行。
实战
一、模拟OutOfMemoryError
内存溢出
内存溢出 out of memory,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供其使用,出现out of memory;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Map>();
int i = 0;
while (true){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Map map= new HashMap();
map.put(i, random.nextInt(100000));
list.add(map);
System.out.println(i++);
}
}
-
在IDEA中指定JVM内存的大小
-
打开JDK中的JMC,查看内存的情况
-
打开JDK中的jvisualvm,查看内存情况
最后结果: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GC overhead limit exceeded
二、模拟StackOverflowError
栈溢出
如果一个线程在计算时所需要用到栈大小 > 配置允许最大的栈大小,那么Java虚拟机将抛出StackOverflowErro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 = 100000;
long sum=sum(n);
System.out.println(sum);
}
public static long sum(int n) {
System.out.println(n);
if (n > 0) {
return n + sum(n - 1);
} else {
return 0;
}
}
设置 -Xss10m
默认是1m的
当栈内存超过系统配置的栈内存-Xss,就会出现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异常。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需要谨慎使用递归调用的原因!
三、内存泄漏
内存泄露 memory leak,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后,无法释放已申请的内存空间,一次内存泄露危害可以忽略,但内存泄露堆积后果很严重,无论多少内存,迟早会被占光。
Java中的内存泄露,广义并通俗的说,就是:不再会被使用的对象的内存不能被回收,就是内存泄露。
memory leak会最终会导致out of memory!
Java内存回收机制
不论哪种语言的内存分配方式,都需要返回所分配内存的真实地址,也就是返回一个指针到内存块的首地址。Java中对象是采用new或者反射的方法创建的,这些对象的创建都是在堆(Heap)中分配的,所有对象的回收都是由Java虚拟机通过垃圾回收机制完成的。GC为了能够正确释放对象,会监控每个对象的运行状况,对他们的申请、引用、被引用、赋值等状况进行监控,Java会使用有向图的方法进行管理内存,实时监控对象是否可以达到,如果不可到达,则就将其回收,
Java内存泄露引起原因
内存泄露是指无用对象(不再使用的对象)持续占有内存或无用对象的内存得不到及时释放,从而造成的内存空间的浪费称为内存泄露。内存泄露有时不严重且不易察觉,这样开发者就不知道存在内存泄露,但有时也会很严重,会提示你Out of memory。
Java内存泄露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长生命周期的对象持有短生命周期对象的引用就很可能发生内存泄露,尽管短生命周期对象已经不再需要,但是因为长生命周期对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导致不能被回收,这就是java中内存泄露的发生场景。具体主要有如下几大类:
1、静态集合类引起内存泄露:
像HashMap、Vector等的使用最容易出现内存泄露,这些静态变量的生命周期和应用程序一致,他们所引用的所有的对象Object也不能被释放,因为他们也将一直被Vector等引用着。
Static Vector v = new Vector(10);
for (int i = 1; i<100; i++)
{
Object o = new Object();
v.add(o);
o = null;
}
在这个例子中,循环申请Object 对象,并将所申请的对象放入一个Vector 中,如果仅仅释放引用本身(o=null),那么Vector 仍然引用该对象,所以这个对象对GC 来说是不可回收的。因此,如果对象加入到Vector 后,还必须从Vector 中删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Vector对象设置为null。
2、当集合里面的对象属性被修改后,再调用remove()方法时不起作用。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Person> set = new HashSet<Person>();
Person p1 = new Person("唐僧","pwd1",25);
Person p2 = new Person("孙悟空","pwd2",26);
Person p3 = new Person("猪八戒","pwd3",27);
set.add(p1);
set.add(p2);
set.add(p3);
System.out.println("总共有:"+set.size()+" 个元素!"); //结果:总共有:3 个元素!
p3.setAge(2); //修改p3的年龄,此时p3元素对应的hashcode值发生改变
set.remove(p3); //此时remove不掉,造成内存泄漏
set.add(p3); //重新添加,居然添加成功
System.out.println("总共有:"+set.size()+" 个元素!"); //结果:总共有:4 个元素!
for (Person person : set)
{
System.out.println(person);
}
}
3、监听器
在java 编程中,我们都需要和监听器打交道,通常一个应用当中会用到很多监听器,我们会调用一个控件的诸如addXXXListener()等方法来增加监听器,但往往在释放对象的时候却没有记住去删除这些监听器,从而增加了内存泄漏的机会。
4、各种连接
比如数据库连接(dataSourse.getConnection()),网络连接(socket)和io连接,除非其显式的调用了其close()方法将其连接关闭,否则是不会自动被GC 回收的。对于Resultset 和Statement 对象可以不进行显式回收,但Connection 一定要显式回收,因为Connection 在任何时候都无法自动回收,而Connection一旦回收,Resultset 和Statement 对象就会立即为NULL。但是如果使用连接池,情况就不一样了,除了要显式地关闭连接,还必须显式地关闭Resultset Statement 对象(关闭其中一个,另外一个也会关闭),否则就会造成大量的Statement 对象无法释放,从而引起内存泄漏。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在try里面去的连接,在finally里面释放连接。
6、单例模式
如果单例对象持有外部对象的引用,那么这个外部对象将不能被jvm正常回收,导致内存泄露
不正确使用单例模式是引起内存泄露的一个常见问题,单例对象在被初始化后将在JVM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存在(以静态变量的方式),如果单例对象持有外部对象的引用,那么这个外部对象将不能被jvm正常回收,导致内存泄露,考虑下面的例子:
class A{
public A(){
B.getInstance().setA(this);
}
....
}
//B类采用单例模式
class B{
private A a;
private static B instance=new B();
public B(){}
public static B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void setA(A a){
this.a=a;
}
//getter...
}
显然B采用singleton模式,它持有一个A对象的引用,而这个A类的对象将不能被回收。想象下如果A是个比较复杂的对象或者集合类型会发生什么情况
参考文章
深入理解JVM(七)——性能监控工具
JVM调优总结 -Xms -Xmx -Xmn -Xss
java内存泄漏与内存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