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对人最大的惩罚,莫过于死亡。
比死亡更大的惩罚,莫过于经历所有苦难之后,还要独自活着。
故事的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名叫“富贵”的老牛依旧活着......
在富贵的生命里,死亡和动荡贯穿了他漫长的人生。
“死亡”是富贵人生的第一关键词。
他的父母、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都先他而去,而且这些人的死亡都和他脱不了干系。
“动荡”是富贵人生的第二关键词。
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这些重大变革都让富贵赶上了,并且是以一个最底层的小民身份。
作者为了表现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不惜将富贵变成一个极端环境下的试验品,从这点来说,富贵是可怜的。
但你能说作者缺乏人文主义关怀吗?倒也未必,余华只是用一种“零度写作”方式平静地记录这一切,就像富贵平静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样。
可这平静中有股极大的力量,以至于这部作品数十年来不断击中读者的心。
富贵为什么活着?我想一部分原因是他所处的那个社会背景。
变革意味着动荡、意味着流血,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死亡变成了一件稀疏平常的事。
残酷的环境给人极大折磨,却也给人忍受苦难的极大韧性。
如果将富贵遭遇的那些变故放到现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没有一个人承受得了,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和平稳定幸福的社会,就像长在温室里的盆栽,根本经不起外面的狂风暴雨。
社会不断向上发展,让民众的抗压能力不断弱化。一些人畏惧死亡,一些人苦于活着。
那些走进公众视野的自杀案例,在以后的日子里依然会时时出现。
我们都认为人活着一定有所希望和寄托,所以那些陷入绝境的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这偌大的世界,抓住一根可以让自己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很多人没有找到这根稻草,把死亡当成了摆脱痛苦的终极法宝。
可是你想想富贵所处的那个年代,死亡又算的了什么?
不光那个时代,任何一个时代,在生活的苦难面前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都是一种软弱的行为。
比起死亡,活下去需要更大的勇气。
作者通过富贵的故事告诉人们,即使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寄托,人还是要活着,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希望世间少一些与富贵同样遭遇的人,多一些像富贵一样无论经历了什么都能活下去的人。
不必为这个“活着”加任何前缀,不是坚强的活着,不是勇敢的活着,不是孤独的活着,只是活着。
人生苦短,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