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叔说:一个酒店住的舒服,就列出来10个点。一篇文章觉得好,就找出来十个点。
我听话照做,但是发现自己在去挑酒店闪光点的时候,一下站到了酒店管理层的位置,我好像看到了他们正在想方设法设计酒店居住环境。
同样的,在分析一篇好文章时,觉得自己站到了作者的角度。在想怎么写才能给受众带来更多的价值,希望更多人来看。
所以,我们在罗列这10个点的时候,其实是在学习作者的构思,在看别人是怎么成功的。
猫叔喜欢曾国藩,喜欢稻盛和夫。他推广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喜欢张德芬,最认可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这是张德芬在她的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说到的。其实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这句话会传播这么广,影响这么多人。
为什么说外面只有自己呢?很多人不理解。我就拿情绪投射举个例子:
昨天晚上我们开车出去玩,在途中等红绿灯的时候,老公突然想到他的一个快递快到了,然后立马拿起手机搜索快递的信息。搜索完,他顺手点开了一些推荐来的广告。
前面绿灯亮了,他还在看,一边看一边松刹车。当时我内心升起来一大份的烦躁,斥责的声音马上就要脱口而出,而且胃部很难受,有晕车的感觉。加入觉知之后,我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失控“。
我想控制他,我认为开车看手机等于在自寻死路,虽然他车技不错,但是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他却不以为意,他觉得这些在掌控范围内,不会出车祸。
而我,在头脑中,极力要求并希望他按照我认为对的做。如果他不做,我内心就会升起很强烈的愤怒,我会认为他不够好,会给他冠上很多”罪名“并找来很多”实锤“。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里面还有很多。这样,怎能不经历"失控”呢?
再回观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很多的命运多舛,其实大都是我们深信不疑的头脑和信念在搞事情。
所以,如果你也觉得周围不够好,不妨先去找十个闪光点,然后再去看,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