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丽江,短暂停留,本没抱多少期待。爬雪山不是时候,准备晚上去古城转转。只希望在走街串巷之余,能找到一间讲究的咖啡馆,安静的呆一会儿。
还真找到了这么一个。我坐在那翻看了书架上的几本书。选书的质量颇高。店主人说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卡布奇诺的味道也好。
这家咖啡馆隔壁是一家叫做“贤良子草堂”的店。店门口贴有一副楹联。上联:堂中字艺残延留守古镇作稀客;下联:户外商机盛旺陟富潮迁送故人。我进咖啡馆时,此店大门紧闭。出来时,门开了,灯火通明。一位老先生坐在店里盯着电视看。草堂是一个大开间,进门摆着一个铺着毛毡的大书桌。店内四壁挂满了书法作品。角落里放着电视机,吃饭的小桌和椅子。
这位老先生是个热心人。见我对书法很感兴趣。起身和我攀谈起来。说到高兴处,他不自禁的用手拍一下我的手臂,一派天真。这是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他姓杨,祖籍湖南常德,他的祖先工于医道,注重诗书传家。代代文脉不断。有位祖先杨绰曾是清代进士李樾的老师,御赐“孝廉方正”称号。自此累世以私塾老师闻名。杨先生用谐音“贤良”代指祖先的德行,子是子孙的意思,贤良子草堂由此得名。
他是自学书法的。临摹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他写的小楷极为工整。对待临摹一丝不苟。他曾找来多个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版本,反复对照,发现兰亭集序里有几个错别字。同行有醉心于王羲之书法的,经他提醒大为惊讶,自己临摹多年竟未发觉。可贵的是,他并不泥古,提醒我:“临摹是基础,但最重要是形成自己的风格。”
别看他晚年醉心书法,年轻时却从事道路测绘。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非常辛苦,为解乏渐渐习惯饮酒。我们见面时,他已喝的微醺。桌子上还剩些饭菜,很家常、随便。一边跟我谈话,他还不时进卧室取出一些书法卷轴给我看。他的这间卧室窄小,除放下一张单人床外,剩下的空间塞满了一卷卷的书法作品。我就是这样看了他临摹王羲之的《草书诀》和颜真卿的楷书作品。
他说丽江繁荣以来,他把自己宅院的大半租给了外地商人经营客栈生意。自己只留了这一间。很多街坊邻居,故人知己,生活富裕发达,渐次搬离古城。他自己时常有故乡是他乡,主人似客人的感受。
丽江方言,本就不太容易听懂,他又喝了酒,吐字不太清楚,对于他的话我只能听个大概。但就是这一席半生不熟的谈话,我们彼此都很高兴。作别前,我也拍了拍他的手臂,希望他少少饮酒,多多珍重。
在夜色里我又逛了几条街巷。在方国瑜故居门前稍作逗留。记录了几幅工整的联句。得以遇到这位老人,得以记录下几条联句,得以在适宜的天气里踏过古城的青石街巷,我感到此行丽江没有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