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5日至12日我参加了在中国广州召开的中学数学教育及计算机教育国际研讨会。英国代表在会上展示了他们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果。教学软件提供了清晰度极高的彩色图像而且是动态、有声的。电脑以极高的速度完成各种复杂的切换,多界面同时展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黑板、教科书、模型、教师、学生等。比起过去使用的幻灯、电视、电影辅助教学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眼界打开了,受到的震动也很大:我们太落后了。那时我在长春市实验中学任校长。会议结束后,我把这次会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文章在《吉林教育》上发表,想借以推动吉林省的计算机教育。同年11月,我被调到吉林省教育学院工作。那时省教育学院也没有电脑。当时省教育学院与省函授学院一套领导班子合署办公,在百汇街那幢4层楼内,工作条件很差,房舍十分拥挤。我、常家忠、王桂五、司徒植四位副院长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每个人都分管六、七个部门,下属有事来找,也没个谈话的地方,很不方便。当时,老院长王锐符即将离休,身体又不好,已经不上班了,正好他自己用一间办公室。因为我排在三位副院长的前面,又主持行政工作,他们都想让我到老院长的办公室去办公,这样,大家都可以相对的松快一些,也方便工作。但他们不知道,老院长的那间办公室我已经早有打算了:一旦能挤出一点经费,就想先购置一台计算机,有老院长的那个办公室顶着,调整出一个计算机用房就不成问题了。那时的电脑被娇惯的不得了,电脑房里不许有灰尘,必须设专门教室,还要装修。所以,我没动,把老院长那间办公室留作计算机室。1985年夏,我们终于挤点钱买进一台计算机,马上窜换出一个房间作机房。数学系毛国平老师自告奋勇来搞计算机,他亲自粉刷墙壁,自己去买地板革把水泥地面铺上。就这样,省教育学院的第一台计算机和第一个计算机室就诞生了。毛老师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进步非常快。后来,学院成立计算机系,毛国平担任系主任。有人戏称毛国平是吉林省教育学院计算机之父,我也觉得他当之无愧。
那个年代,很少有领导干部讲排场、搞阔气,都是“先工作、后生活”,比较艰苦朴素的,在个人需要和工作需要之间总是先选择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