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的老院里,住着位张奶奶,院里种着棵老梅树,树龄有几十年了,枝桠长得很高,每年冬天,梅花都开得很盛,粉白色的花瓣裹着淡淡的香,飘满整条巷子。张奶奶今年六十六岁,老伴走得早,孩子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住着,却不孤单 —— 每天打理梅树,给街坊送梅花,成了她最开心的事。
张奶奶送梅花有个习惯:不送开得最艳的,只送刚开的,带着点青涩的花苞,她说:“花苞能慢慢开,能让人多赏几天,也能让人等得有盼头。” 有年冬天,巷子里搬来个年轻姑娘,叫晓雨,刚失恋,总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怎么出门。张奶奶见了,心里有些惦记,便剪了枝带着花苞的梅花,敲开了晓雨的门。
“姑娘,院里的梅花开了,送你一枝,放在屋里,能闻闻香。” 张奶奶笑着说,手里的梅花裹着张旧报纸,怕冻着花苞。晓雨接过梅花,有些惊讶,她刚搬来,还不认识张奶奶。“谢谢您,奶奶。” 晓雨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睛红红的,显然刚哭过。
张奶奶没多问,只说:“梅花这东西,耐寒,越冷开得越艳。人也一样,遇到点难事儿,扛过去,就好了。我年轻时,听村里的老先生讲弘一法师的故事,法师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话我记了一辈子。”
晓雨把梅花插在玻璃瓶里,放在窗前,每天都看着花苞慢慢绽放。第一天,花苞裂开道缝;第二天,花瓣展开一点;第三天,终于全开了,粉白色的花瓣,透着股韧劲。晓雨看着梅花,心里的郁结慢慢散了,开始出门买菜、散步,偶尔还会帮张奶奶打理梅树。
春天来时,晓雨要去外地工作,来跟张奶奶道别。“奶奶,谢谢您的梅花,也谢谢您的话,我现在想通了,日子就像梅花,熬过冬天,就能开花。” 晓雨的脸上带着笑,比刚搬来时精神多了。张奶奶笑着,从屋里拿出枝梅枝,是刚从树上剪下来的,带着新叶:“这枝是梅枝,您带回家种上,等冬天开花了,就想起咱们巷子里的梅花,想起咱们的缘分。”
后来,晓雨常给张奶奶寄照片,照片里的梅枝发了芽,长了叶,有次还开了朵小小的梅花。张奶奶把照片贴在墙上,旁边写着弘一法师的话:“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院里的梅树每年冬天还会开花,张奶奶依旧会剪枝梅花,送给需要的人 —— 一枝小小的梅花,藏着温暖的心意,也藏着法师的禅意,像微光,照亮了人心,也温暖了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