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个概念
一个假象:
很多人都认为影响力是一个人通过言语能影响多少人,又或者说只有那些著名的专家、明星以及在你身边比较出色的朋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你能听他们的建议;其实不然,影响力就像是每个人的武器,谁都可以使用它。并不只是某些专家所发表的论文,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那什么是影响力呢?
影响力就是在你想让某些人顺从你的意愿时,通过掌握他们自动化的模式并触发,让这些人顺从着你的意愿进行,并而在其中(理所当然)。
02打个比方
销售人员,经常会拿影响力的武器对付你。销售员带你去看房,一般都是先带你去看几套破烂不堪的房子,还标上虚高的价格;然后再带你去看真正想买的房子,你就会感觉“眼睛一亮”,我要了。直接让你有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些鲜明的对比能让你快速做出决定,有可能销售员还会说,很多人都喜欢这一套,你得赶紧的;而那些破烂不堪的房子只是所谓的“垫底货”,根本就不打算卖给客户的,只是让你有个对比,这就是对比原理。销售员使用它让你顺从了他的意愿。
说一个我们经常用到的,假设我想找你借1000块钱,我先跟你说能不能借5000块钱给我,最近手头有点紧。如果你觉得有点多,或者不太想借。我就开始让步到一开始想找你借的1000块钱,你就会觉得这个比较少可以接受。这样我们借钱的成功了就大大增加了,先给对方提出比较高的价格,再退步到原本想要的价格,这样对方会产生两种心理:
第一这个少多了确实可以接受,第二他都让步这么多了不接受好像讲不过去。
然而对于我而言,这是稳赚不赔的。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得到的钱将是我所需的两倍。这就是“先高后低”的手法,让你又一次顺从了我的意愿,很多销售人员会用再销售上。
你入店买衣服,看上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就会询问价格,销售人员首先会报一个很高的价格给你,让你去还价。然后你去还价的时候,搞得跟你关系很好一样,小声对你说,哎算了便宜点卖给你。搞得像是你得到了什么便宜似的。还特别开心。
很多商家利用我们的对商品的无知,本来价格低根本没人买,后来将价格提高一倍后。很多人就觉得这个东西好。因为人们认为“价格高=东西好”这一概念。
03三个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自动化的模式?
不愿意去多想,要是我们对一件商品的质量拿不准时就会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因为我们就是在一分钱一分货的教导中长大的。
在我们对一件事产生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认为别人说的是对的。比如说医生对你说你哪里哪里有问题,需要开什么药,需要怎么吃。你跟不就不会去想是不是真的很严重,只能听取医生的意见。
为什么青少年会叛逆?
我们都经历过叛逆期,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我们想做某些事情时,父母却不让我们这么做,让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
这正是青少年个性意识萌芽的时期,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个时候正是想要摆脱家长的控制,迈入成人一角,获得随之而来的自由。他们更关注的是身为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权利。然而在这个时候父母却施加他们的权威,企图控制他们,所有就造成了这种公然对抗的心里。
其实就是我们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以前困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我们就越发的想要得到它。
如果家庭教育导致管教前后不一,就最容易教出反叛心理强的孩子。
为什么自杀事件不能播报?
人们发现自杀事件对一个区域进行广泛播报,会大大提高这个区域的死亡率
因为能让某些人自杀的社会条价,同样也能让其他人死于意外。比如说,面对紧张的社会压力,某个人可能会以自杀来结束这一切。面对同样的事情,其他人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他们可能会愤怒、急躁、紧张或分心。要是这样的人在驾驶、修理我们的汽车,那这些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必然会有所降低,所有整个区域的死亡率会大大提高
知道别人自杀之后,一大批人觉得,对自己来说,这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这就是社会认同理论中的“维特效应”:自己陷入困境无法解决,将会效仿同样陷入此困境人的做法,最终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04一个总结
我们向对方承诺过某件事情后,后续的言语和行为都将根据承诺做出一致性的反应,如果这件事情出现不好的评判,还会去维护这件事情;
因为这是社会考量一个人品德的标准,如果我们对承诺过的事情没有完成,我们将会被贴上不靠谱、表里不一的标签,并会失去他人的信任,从而产生内疚感。而且我们每个人早已在学习时代,被周边的人教化,需要与群体特征、行为达成一致性。如果做出不一样的举动,则会被嘲讽、不合群,然而每个人都不想没有朋友,被人嘲笑,所以也很难做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对某件事不确定时,不要跟随大众,人群很多时候都是错的,因为他们并不是根据优势信息采取的行动,而是基于社会认同原理效仿他人做出的反应。我们要坚信自己的想法,不轻易做决定;
影响力即是影响他人的武器,也是商业营销的武器,学会独立思考,拒绝商业化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