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旱船#
偶遇竹马旱船闹新春。
最先吸引我的是条幅上的“竹马旱船”四个字——极雅,无端的想起来那首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多美好的——童年记忆。
关于童年的春节,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儿时的春节远远比现在要热闹很多很多,最热闹的莫过于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时节,大街上会有很多队花车、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的队伍,一行挨一行,锣鼓喧天,红衣绿带,舞的满条街花团锦簇,看热闹的男女老少追着表演的队伍走,走着走着,总会有两个队伍在两条街上的路口相遇——很多小城大概都会有一个街叫做十字街,我怀疑小时候的十字街,是专程让春节的表演队伍相遇而设的~
两个在十字街相遇的队伍必定会在十字街头停下来,拉开场子——那是另一种打擂吧?它们相互对着舞起来,看谁舞的欢~舞着舞着,经常会有一方“气急败坏”放鞭炮。
放鞭炮是为了示威,放鞭炮也是为了圈出来更大的场子表演——那时候还未禁燃放鞭炮,那时候还都在过年的时候穿新衣,梳新辫,穿着新衣的我们经常会被鞭炮吓得捂着耳朵跳来跳去也不肯离开,手还捂着新衣口袋里的压岁钱
那时候,并不知道这叫竹马旱船,它有一个非常书面化的称呼——民间文艺汇演。其实“竹马”这个非常美丽浪漫充满想象力的名字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船,只能在水中行,“旱船”则是纯朴的劳动人民对这种表演形式最贴切的称呼。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真理,劳动者最伟大,劳动者也是最原始创造者,他们创造了很多,包括各种艺术,而最感人的艺术,就是最纯朴的表达。
站在路边看了一会儿,竟然不知不觉流泪了:多么夸张而纯朴的表达和表演,多么快乐的时刻!表演者大部分是老年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舞的满头大汗!他们非常投入,把一个丑角演绎的丑态百出——此丑非彼丑,这是一个美好的时刻。
有时候,向往和崇尚国外的狂欢节,却忘记了这也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狂欢方式和狂欢节。
骨子里,中华民族其实是个浪漫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