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年的文化,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可是,多年以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仅仅只有两个人,莫言和屠呦呦。
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是评价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连弹丸之地的日本都有7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看不起的阿三印度也有10多个。
我们应该思考一些下,到底是什么出现问题。
如果说中国的家长不重视教育,应该比窦娥还冤。
中国家长可谓为了孩子的学习,从时间到金钱全部倾尽全力。
可是,我们收获了什么,除了身心俱疲的家长和孩子,好像也没剩什么了。
追其根源,是中国家长有一种偏执的执念,那就是优秀等于成绩好。
成绩好的孩子一定会优秀吗?
未必,我们看到在现在学习压力下,很多孩子严重叛逆、抑郁甚至放弃生命。我们看到很多学习好的孩子确没有社会生存能力,最后沦为啃老族。
如果你的孩子,他考上了一个好的大学,但是他不开心,但是他的人生也不会幸福。
在心理学里面,其实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学习是小于能力的。
能力其实就是两句话:懂排序:区分对错与利弊的智慧。会选择:克服选择障碍的关键能力。
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那就不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习好,而是要学习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能力强的孩子。
这就需要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去做决策。
2.接受试错过程中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3.努力帮助孩子发现天赋,打开人生的关键开关。
优秀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也不是局限在某一个领域,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带极致,就是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