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道题,我想问个为什么?
今天杜老师来回答的问题是:
拖延症,为什么绝对能治好?
现在和朋友聊天,很多人都说自己的拖延症太严重了,工作拖延、健身拖延、学习拖延,连表白都拖延,真的是无孔不入,折磨得人要死。
明明Deadline迫在眉睫,可就是不想去做,非要拖到最后关头突击完成,3天限期的任务非要等到第3天晚上熬通宵才开始做。
杜老师也曾经饱受拖延症的干扰,所以我去找了几本相关的书,还真找到了方法,解决了我的拖延症。
之前也在公众号里分享过如何根除拖延症的文章,但大家反应说缺少实操的方法,都是在论述形成拖延症的心理成因。
因为我的认知觉得,拖延症还是因为心理层面的问题更大,行动方法是自然而然的,但既然大家更喜欢看干货,那我今天就上盘硬菜。
“自我发展心理学家”陈海贤教授,在他的新书《了不起的我》里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小步子原理”,还有我昨天推荐的那本《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里,日本作家古川武士也有类似的说法,叫“婴儿学步”。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从小处开始”,完成一项工作先撕开一个口子,先把第一步完成。
我们之所以有拖延情绪,就是因为人类天生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一个新习惯的养成,一个新任务的开始,都是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陌生感就会带来心理恐惧,阻止我们打破原有的行为惯性。
那么“小步子原理”、“婴儿学步”、“先撕开一个口子”,具体是怎么做呢?我先来讲一个故事。
古川武士当年在公司做职员时,主管委托他写一份企划书,通常是30页到100页的工作量,这可难坏了古川武士,3天一个字没憋出来,最后无奈去找主管撒娇。
这时主管只问了他两句话:
“你连封面都不会写吗?”
“至少你可以写目录吧?”
听了这两句话,古川武士咔嚓一下就顿悟了:“对呀,我光想着企划书的完成形态,却没把焦点放在自己现在能做的事上。”
于是他回去后,参考公司之前的企划书,先把封面做好了,再把目录试着写出来,然后这项工作就这么顺利地开始下去了,最终靠自己两天内完成了这份企划书。
你看,我们日常处理的工作不会难到让你无从下手的,既没让你研制个原子弹,也没叫你跑月球上盗个墓,不会一点都做不了的。
数学题不会做你至少能先写个“解”吧?先把能做的做了,撕开一个口子,绝对不勉强,从小处开始先迈出一小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很多人之所以拖延,就是因为一开始就把标准定的太高了,还没做呢先吓死了,随着拖延,热情逐渐下降,对这件事就会觉得又麻烦又没劲,最后更难以开始。
这样的人总爱说“我想做,但抽不出时间”,可世界上再忙的人,5分钟不会没有的,只用5分钟做一件事的开头,就足够把这件事撕开一个口子。
我自己写东西有时写不出来,就先把封面、封底图片做好,把固定格式复制粘贴,然后拿根录音笔就和自己聊天儿,聊着聊着今天的话题就出来了,然后马上开始写。
想去跑步,你先把鞋穿上溜两圈;
想整理房间,先把枕头放正;
想写一篇文章,先把Word打开;
想洗衣服,你先把衣服脱下来。
有拖延症是很正常的,这是人的天性,是对陌生感、未知感的恐惧,但只要配合正确的方法是绝对能治好的。
如果这样的小步子都迈不出去,那你没救了,把饭都放到嘴里了都不愿意嚼,那个就不叫拖延,那个在字典里叫“懒”~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我是杜老师。
喜欢这篇文章点个赞,关注我共同成长。
人生有难题,就来看杜老师的频道——
|| 我想问个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