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已经充斥我们生活每一个角落,知识的获取也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两年出现了知识经济的风口,所谓的知识付费。
自媒体领域出现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大V,在这个风口上赚得盆满钵满,几乎一夜暴富,让很多的普通人看到了个人崛起的机会。
那么,我们作为普通人是否有机会参与这个知识经济浪潮呢?
答案是:有的,是有机会的。
因为如今个体的发声平台太多了,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简书等等,现代的人就是比以前有更多的可能实现自身价值,网红越来越多。
但存在一个问题,相比2016、2017年,打造个人自媒体从而实现商业变现的难度加大了,目前粉丝和流量趋向各领域头部集中,并且已发展转变成从单一个人向团队打造,再向团队与团队强强联合。
这两年知识风口似乎已过,获取付费用户没以前容易了。
但,我们普通人总不会甘于人后,追求实现个人价值,找到自己的成长赛道,打造个人品牌,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那么,有哪些简便易行的策略和方法呢?
下面我结合以往的学习和思考,总结了一些思路和方向,供大家参考。
第一,找好自身定位,打造你的商业变现产品。
做一个让用户付费的产品,这一点格外重要。
立足自身行业和个人优势,发掘特长,深耕一个领域,哪怕是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做到这个专业的NO.1,这个就非常了不起,但需要下苦功夫。
比如深圳有两个人,一个名叫Angie,公众号同名,她这两年做了一个时间管理的付费产品,每期不断升级迭代,虽然微信只有5万粉,但粉丝转化率非常高,年营收超过500万,非常厉害。
还有一位叫端银,94年小伙,去年下半年开始,在荔枝微课APP上开设一款朋友圈营销的系列课程,从月入3千到月入10万,涨粉2万+。
他也是在细分领域专注做产品,将关于朋友圈营销这个点发挥极致,进而实现商业变现。
第二,拥有用户视角,替用户表达她自己,帮客户解决问题。
李笑来老师在他的得到专栏中讲到,作为一个作者,要时刻问自己,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
关于这一点,他是这样说的:
“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仅仅这么一个问题,就会把这世间绝大多数文字过滤掉,你说它重要不重要?至于文笔什么的,不是不重要,但重要程度若是跟这个原则相比较的话,甚至可以直接忽略。
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对自己的提问就会逐步细化、深入: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有多大的用处呢?如何做到最有用?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对多少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对更多人有用?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在多长的时段里对别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让那个时段更长一些呢?
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如何才能优雅地让人们恰当地回馈我呢?”
李笑来老师的这些话非常深刻啊,如果我们想让自己具备商业价值就不能自嗨写作,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解决用户的痛点或者某个问题,并且还要实现对更大比例的人群服务,并让更大比例的用户优雅的回馈我们,这包括付费、好评、转介绍等等,这非常关键!
第三,善于利用各平台社交媒体,主要是微信。
你选好了自己的产品,也精准了用户画像,那就去找你的用户。
微信体量很大,微信互联网,微信几乎就是一切,太多的流量和资源汇集于此。
现在很多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简书等平台写作,这是很好的个人发声方式,这能沉淀粉丝、素材等资源。
作为我们普通人,在开始起步时,不妨多利用朋友圈这个渠道深耕用户,并且这个还大有可为。
微信朋友圈或许是普通人做个人品牌最精准且最好的媒体!
它符合很多好产品的特点:
高频、刚需、大市场
这里受众多,打开率高,每人每天刷的次数N多,如果善于利用朋友圈营销,那将价值无限。
这里,我推荐深圳端银的朋友圈课程,在荔枝微课APP上有,搜一下他的名字就可以找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微课。
除此之外,我们平时要多加入付费社群,比如微信群,在里面互动交流,私信加好友,一个群500上限,如果10个群就是5000人,这个体量也是不小的。
加了好友,平时隔断时间联络一次,群里发发红包,介绍自己的业务,经常回答一下可以解答的问题,做一个热心人,让更多的人熟悉你,渐渐得大家都知道你人怎么样,是做什么的,有需求的时候自然会找你的。这同时也让自己的朋友圈质量更高,实现社交升级。
那为什么要加入付费社群呢?
因为相比较来说,这个群体素质更高,付费意愿更强,如果他们跟自己的产品用户更契合的话,转化率就会更高。
以上三点,应该是我们普通人最能掌握实现商业变现的方法,也是最容易抓住的崛起机会,坚信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