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说过,诗穷而后工。历史上著名的佳作,很多都是在作者遭受磨难后,经历痛苦煎熬中写作完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很多诗人才会有素材,而且感情才会悲愤交加、激昂亢奋,或报国无门,或踌躇满志,或身患残疾,或慷慨而歌。
要想成就好的作品,除了诗人本身的才华,还有其生活经历的磨练。文人生活沧桑,句子中的感情就会饱满真挚,这就是赋到沧桑句便工。
诗歌是激情的产物,如果生活中一直是波澜不惊、非常稳定的生活,诗人就会逐渐被磨浅,因此诗人的情绪必须是无法控制的"精神病",必须是极度的愤怒,极端的情感,才会有极好的诗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因此,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亦都是大同小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