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压力山大”这句话,何谓压力?
百度百科定义,物理学上的压力,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气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体对于固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习惯上,在力学和多数工程学科中,“压力”一词与物理学中的压强同义。而压力的特点有3个,1、作用方向与作用面积垂直并与作用面积的外法线方向相反;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以上的压力是物理学,具有一定的客观属性。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通俗地讲,压力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这是主观层面的,换言之是人为制造一种恐惧。
那么我们经常听到的“压力”又有哪些类型呢?细细想来,不外乎是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但归根结底还是精神层。比如由于自身原因工作不到位,经常挨上司猛k;又比如你的朋友都有房有车,而你却只有一辆自行车;再比如人家小孩考学好,清华北大不在话下,而你家宝宝却差得不是半点,只能上个民办高中,想想是不是很闹心,也就有了压力,为孩子的将来操尽了心。
有些压力是客观原因存在,比如,上有老,下有小,家人身体有恙,家里开销大,每月拮据;再比如,自己自身能力有限,工作未能尽善尽美;再比如,春天潮湿花败、夏天炎热有蚊、秋风落叶残月、冬冷还下雪等等。
一般而言,非物理学的压力归根结底是会因客观存在的问题或压力导致成精神层面上的压力。谁没有压力,至于压力于你是否有冲击力或杀伤力,那就只能看你的承压能力了。
倘若你不要过于计较,或者不去攀比,说是随遇而安也好,说是得过且过也好,你也就不会有压力,或者压力不会那么大。我有个朋友,两口子月收入一万元左右,生育二个小孩,大孩刚大学毕业,工资自己够用,小小孩才上高中,夫妻俩每月工资除去生活费、小孩学杂费等,也剩不了多少。由于早期住单位家属房,因此也就没有购买房子了,现在这个房价,那还真的买不起了。我问他,没有买房是不是很后悔,很有压力呀,他愣了愣说,不会呀,我现在住单位宿舍不是挺好的吗?也没有什么压力,孩子以后自己赚钱买房吧,至于我俩,退休后随处走走,哪个地方好就住上一段时间,没有房子拖累,这样不是更好吗?何必给自己压力啊?如果真是这样想,真是洒脱,佩服佩服!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这点的,毕竟现实的问题就摆在那里,毕竟理想是丰满现实是骨感的,你让小孩怎么看?你让小孩的男女朋友怎么看?你让亲家怎么看?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世俗社会。如果真是这样得过且过,或许这样又会被认为是不进取,没有上进心,没有追求高品质和卓越的心态。
诚然,压力均是由问题而起,而人的一生就是伴随着问题,而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因此压力随处不在。既然压力随处不在,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难不成就这样死扛?我想,我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问题,认真分析自身问题的根源,看看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从而释放压力,即使不能解决问题,但我们还是要勇于去面对问题,要做好自我调节,不要走进压力的死胡同。我们要相信,只要努力,办法总比问题多。
自内而外打被的是努力,自外而内打破的是压力,如同鸡蛋孵化出小鸡,自外打破的是鸡蛋,自内而外可以孵出了新的希望。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elly McGonigal(凯利·麦格尼格尔)彻底颠覆了我对压力的认知:“最幸福的人并不是没有压力的人。相反,他们是那些压力很大,但把压力看作朋友的人。这样的压力,是生活的动力,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是啊,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你更加成熟、更加稳重、更加有担当,而当你能够化压力为动力时,你也将有无穷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