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深沉,娘善良。
爹说,和娘过了一辈子,就没有说到一起的话!
娘说,过日子哪有那么多说头。
几十年过去了,两个人还是各说各理,叫起真儿来还会时不时的冷战一阵子。
快七十岁的人了,争执起来总忘不了认真一番。
娘在姥姥家里是老大,没上过几天学,十几岁就开始下地干活了。
她说家里人口多,得吃饭,理由很简单,干活儿挣口粮,就再也没考虑过上学。
她说这也是姥姥的意思。
爹比娘幸运,读了五年书。
爹四岁时,奶奶就过世了。
家里连间房子都没有,是爷爷带着姑和爹,串别人家的房檐走过来的。
家里的日子穷得叮当响,经过热心的大舅撮合,爹和娘还是走到了一起。
从我记事时起,爹娘就经常拌嘴,但目的很明确,养家建家。
于是,五间瓦房,一口井,还有几口红红的板柜,陆陆续续成了家里固有的资产。
而最让爹娘骄傲的就是把我们四个养大。
从一无所有到宽敞的家,要付出多少辛苦?
由于生活所累,三十几岁时,爹的身体就不好。
随着家里条件好转,尽管经过多方治疗,可病根却做了下来。
娘勤劳,眼里都是活儿,手也一直没有停歇过。
她说习惯了,不干点心里难受。
有时爹说娘:倒来倒去,净干那些没用的。
那是爹心疼娘,娘却不领情:又没让你干,一天天你就是闲的。
一辈子,爹娘就是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沟通着。
爹说娘不懂好赖,娘说爹不讲理。
那天我问爹:几十年你和娘过得挺艰辛?
爹说:不艰辛,就是有时说不到一起。
或许,几十年来,爹和娘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彼此心疼着,嘴上还是偶尔强硬着。
记得那年爹病了,二型呼衰,需要呼吸机排出二氧化碳。
也许是跟不上呼吸机的节奏,他总是偷偷的解下来,不管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稍微懂得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二氧化碳排不出来,就会出现酸中毒,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当时考虑后果严重,我的言语或许有些过激。
劝说无果时,我竟一赌气还离开了病房。
十几分钟后,当我再次站在门口时,看到娘用瘦弱的身子倚着爹。
爹也戴上了呼吸机,相互依靠着,脸上还挂着泪痕。
那一刻,我不停地自责,忘了没有拍下那相濡以沫的瞬间,让我多了一丝遗憾。
可那相依相偎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
这让我更懂得了说不到一起的爹和娘。
年近古稀的爹娘,偶尔还会拌嘴,还会冷战。
可我却不想去改变爹和娘之间的争吵,因为我知道那是爹和娘之间的特殊沟通方式。
磕磕绊绊的生活伴随了爹娘一辈子。
如今,我也习惯了他们之间的争吵,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爹和娘再吵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