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3.24,我26岁半,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并没有太多波澜,也没有太多兴奋。我从来没有设想过有这么一天,生活却已经到达了这个站点。
发一篇半年前写的文章:)
最近压力有点大,需要排解,于是经常上各种blog看看以前有过交集的人各种近况,看看各种以前没发现的故事。看的多了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瞬间生活在一个平行空间里,时间轴空间轴逆转到作者的时空,仿佛自己曾经也经历过那些事。也不知道未来的某年某月会不会有人来看我这篇日志,感受到我这几年的生活体验。
先说说出国几年带来的改变:
首先是独立了。大学离家并不远,开车几小时就到了,所以觉得就是在住校而已。天冷了会把自己穿得热得流鼻涕,天热了也不知道勤洗衣服,床单被罩一两年都不洗一回。因为拿的是父母的钱,花钱没有计划,宗旨就是听爸妈的,吃不上面不要省,那么其他方面就意味着能省则省。基本上一个月90%都用在吃上面了,也不知道少吃点去买条裙子买盒彩妆烫个头发去改善一下自己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大学过的真的是高中的延续。然而一旦出国,银行里每两周学校就会打钱过来,钱一旦是属于自己的,花的便会分外舒坦,去sephora,beauty,nordstrom上下单的时候,买个几十美金的眼霜面霜精华,根本不心疼也不会心算下对应的RMB值,这是我在大学或大三去美国交流不敢想的。我一直觉得大学马哲很深刻,其中有一句话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这里我说的独立不仅仅是指经济上,下面你会看到各方面的独立,但是经济独立是后面所有独立的先决条件。
这几年里印象颇深的有里程碑意义的几件事:
第一次半夜里bedbug咬醒。记得来美国的第一个学期,寒假从佛州回来,睡到半夜,开灯一翻被子,几十只bedbug在床上,我当时吓哭了那么一小会儿,不过真的不到30秒,就去拿小瓶子装bedbug,而且装了两瓶。之前有被咬过,但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生物,学校里physician说是跳蚤,但也不确定,所以我决定趁这次取个样。第二瓶么,我要佩服一下我当时的foresight,这瓶是用来给宿舍管理员对峙用的,以免她说我口说无凭。当时装完了我觉得我好佩服自己,在倒数半年在大学的时候我一定是手足无措吧。我当时突然意识到其实我是一个可以很冷静很理智的人。
第一次车抛锚在十字路口上。周围车流量很大,而我的车尾冒着浓烟,当时很害怕,怕车炸了。在拿着我最重要的财产macbook冲过车流奔向路边草坪的时候,我想着有什么朋友可以过来帮我一下,但想到自己玩的好的都是女性朋友,男性朋友有家室的得避嫌,没家室的更应该避嫌,以免会错意,我突然觉得自己社交好失败,关键时候连个可以放心的去打电话求救的人都没有。幸亏我很快意识到这个option不可行,绝望中我才看清正确的道路:打电话给保险公司,拖车。其实后来我想,即使我能找到恩公或者恩婆,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应该也会明示我这条正道。经历过这次社交危机,我突然明白在美国这么一个制度健全保障完备的国家,真的可以完全靠自己,不用依赖他人。意识到这一点后,有一段时间我挺封闭自己的,觉得曾经交的朋友都好像只是累赘,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不过现在逐渐明白了,如果交朋友只抱着去利用别人的目的也太没意思了,想得太复杂太累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通过交朋友了解他人,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扩展信息源。自己的事情当然是要自己做的,困难必然也得自己抗的。朋友从来都是只和你分享快乐,他们没有义务与你一起承担痛苦。
第一次顺利的不那么结巴的做完presentation。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幸运,遇到一个很聪明很努力很热情的女生,她教会了我怎么读数学书,什么是逻辑严谨的数学证明和数学分析,跟她在一起讨论问题一两年,整个人的认知能力都上升了好几个层次。所以进入grad school,上课考试写作业很容易对付,但是一到research,做public presentation就很成问题。首先是语言。我不是一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从我中文的行文就可以看出来,我会看数学书,但其实看很慢,我能看英文paper,但其实要理解一大段内容,我需要反复扫几遍。不光是阅读,我的写作也很糟糕。Thesis writing课上我得了B,其实我觉得我应该得C,因为我知道另外一个美国人写作绝对在我之上research也做的不错的拿了B-,所以教授们肯定在照顾我是个international student。不光是英文,我从初中起就不爱写作文,因为看书不多,头脑空空,也没有什么有趣的个人经历值得叙述。Grad school前四年我过的很郁闷,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我突然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时候是在第四年的暑假。那个暑假,我没有找到实习,一个人憋在满屋破家具的小卧室里憋thesis proposal,同时看了好几部英文小说以遣时光,隔三差五去小区gym跑跑步。我上grad school以前最多能跑800m,就是每学期体育考试的时候。我曾经大学也尝试过夜跑,但最多也就能跑一个一圈。跑个2圈以上会超越我体能极限。除了跑步,很多其他事情我都会给自己设限,我以为很多事情我这辈子再努力也做不了,比如1500m跑,比如public speech。我看过那本特别流行的村上春树的聊聊跑步,我以为我看完了也会变成一个长跑达人,但可惜这真的只是一本传记,没有什么策略更没有什么鸡血。某天我在google上搜如何长跑的时候,突然搜到某个湾湾的blog上说,长跑需要循序渐进,第一天3分钟,第二天3分半,第三天4分钟,第四天... 于是我就按这个方法试验了下,暑假结束后我居然能一口气跑个12分钟,1mile,1600m的距离。以前我去学校的gym,最多就是隐藏在人群中做个yoga或者埋在pool里面游几圈,一楼器材区我是不敢去的。我很害怕自己一身的赘肉在器材区各种特别fit的俊男美女中太过显眼。一个暑假,长跑(虽然1600m对马拉松真的只是100m跑而已),游泳,明显腰上掉了很多脂肪。因为我发现之前一直穿着有点紧的一件blouse,居然从腰上可以扯出大片多余的布料,pencil skirt穿上后小腹也没有那么突兀了。同时,每天睡前都会看几页kindle,实在干不出活的时候一口气还能看个几十甚至过百页的小说,一个暑假下来,发现活出来了,同时英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突飞猛进。
我真的把整个20分钟的讲稿都背下来了,口腔的muscle也练的可以流利的说英文,但我还是紧张。这时候我想到KK的youtube channel,有次她说她最喜欢的quote,by Eleanor Roosevelt: No one can make you feel inferior without your own consent. 我把这句话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就上台了。很神奇,这一次我没有舌头打结,自我感觉很自信,虽然有点overconfident,但是总比之前僵的像个机器人一样句句都在打结强太多。给自己点100个赞!
Relationship。终于说到这个隐讳的话题。我第一次正视自己与他人的relationship其实是在某次与一个学姐的聊天中。其中聊到男朋友这件事,我表示我装家具写程序debug推证明什么都行完全不知道找男人的意义。学姐阐述了她的观点:我们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正面,男朋友,或者任何你与之发展亲密关系的人,可以帮你看到你自己平时注意不到的那一面,找个男人发展一段亲密关系可以帮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学会关心他人,如果有男朋友并不能帮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这段关系就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我那次去东部玩对我影响最深刻的谈话。我开始有意识的观察身边单身男性,寻找我乐意与之发展亲密关系,促进互相成长的partner。后来我认真反思过自己从小到大的relationship,我突然看清自己并不是一个拥有过或者会有意识发展亲密关系的人。我当然有玩伴,也有一位长期稳定至今没断的发小,从小到大写描述我的好朋友作文的女主角,至今她的名字还是我的密保问题who is your best childhood friend的答案。但是我从来没有能够和一个人,父母,玩伴,包括这位发小,发展过一段亲密关系。我不会像某些女生一样可以一天到晚缠着闺蜜,两个人牵手搭肩一起干这个干那个,真正的形影不离。我不牵手也不拥抱。我
第一次放弃愤怒。研一的时候,系里有个第五年的PhD,他本科也是在我们学校读的,所以他在这里呆了10年之久。他和另外一个和我同年来的中国男生一个屋。但凡在美国的中国人,大家聚在一起,最常聊或者说好听点作为icebreaker的话题就是:你什么时候毕业,你回不回国。那个中国男生就用了这第一个icebreaker话题。没想到这个10年PhD男生反应很激烈,直接导致这个中国男生后来换了办公室。幸亏这个男生和我有交流过这件事,我知道这个话题其实对某些人来说就是taboo,从此也不会去和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聊这个话题。有次这个10年PhD男生在系里做presentation,第一个话就是你不要问一个高年级PhD什么时候毕业,侮辱程度不下于问一个单身老姑娘你什么时候结婚。我当时半当笑话听的,从来没有想过我5年之后会成为一个6年PhD单身老姑娘。现在基本上有不大熟的学弟学妹碰到我,就爱问我这个杀手问题。这个问题对那些第四年暑假就拿到return offer的人来说的确是icebreaker最好的话题。但是对一个毕业暂时还看不到希望,工作还悬而未决的人来说,就是一个杀手问题。有了5年PhD男的前车之鉴,我知道愤怒没有用,我只能无奈的笑笑,我明年肯定能毕业。这是一个很难承认的事实,尤其对于我这种20岁大学毕业直接PhD一路都领先同龄人的人来说。我知道不能把自己失败的怒火加在他人身上,因为没有用,何况他们也没有真正做错什么。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我需要把能量focus在救自己,不要浪费在对其他人的愤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