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罗心羚,《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作者,热爱分享一切爱与美好的教育创业女性。这是我的原创文第374篇
寒假期间,不断有学员和粉丝跟我说,孩子太叛逆,事事与父母对抗,各种唱反调,脾气还特别大,说不得打不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记得我女儿读初二的时候,班级家长群里每天都是家长面对孩子叛逆期的各种无奈,当时我被邀请到班级里分享:如何与叛逆期孩子沟通。
在准备课件的时候,我特意找女儿聊天,想让她站在孩子的角度给我提点建议或意见,结果女儿跟我说:哪有什么青春叛逆期呀,那是你们大人的想法,我们只是在长大!
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不是么?不管是宝宝逆反期,儿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那只是孩子在长大,你慌啥?
所以,什么是“叛逆”?百度是这样解释的: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那么,如果我们大人把这个概念套用在孩子身上去理解“叛逆”,大概就是这样的:孩子“忤逆”了父母眼里的正常规律,“违背”了父母的本意,做的事情出乎“父母”的意料。
于是,当孩子不听我们指挥时,我们就开始万分苦恼,认为大事不好了,这孩子要反天了,敢顶撞了,不听话了,叛逆了,不可理喻了,反抗父母的控制了、挑战父母的权威了等等。
你会发现,我们的这一系列想法,其实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以父母的眼光和主观意愿为标准去看待孩子的。
也就是说,孩子什么样叫听话?什么样叫叛逆?标准由每个孩子的父母自己定的,父母认为你叛逆你就是叛逆的,认为你不听话那你就是个问题小孩,不管孩子愿不愿,反正不听话的标签就给你贴定了。
那么,父母的标准就一定是正确、合理、客观的吗?我想,一千个家长会有一千个答案!一万个家长会有一万个理由说明自己就是对的。
01
从叛逆到理解,孩子的心智才会真正长大
曾经读过一个关于孩子叛逆的故事,一个刚满十七岁孩子叛逆,让父母受不了了,有一天,爸爸决定找孩子谈谈,询问他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孩子说: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寻找自我。
父亲问他想干什么呢?孩子说他要带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然后离开父母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爸爸同意了并给了孩子500元钱。孩子从此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他去了离家很远的一个地方。在那里再也没有老师和父母烦心的唠叨,也没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
当然,那500元也很快就花光了,但他不想回家被父母嘲笑,于是开始打工,一年的时间里,孩子刷过盘子,做过保安,做过门童,摆过地摊……
因此,他也随着日出日落,饱受了世事,他渐渐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们对自己的良苦用心。
终于,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孩子给家里打了电话,电话里传来的是父亲激动的声音和母亲喜悦地啜泣。
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孩子泪流满面。
不久,他回家了,还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买了保暖内衣,这是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物。
故事读到这里,你会发现,从叛逆到理解,孩子的心智才会真正长大。而成长这个过程,很多时候孩子也是痛苦的,挣扎的,他也正在承受着这个由小孩变成大人的蜕变之苦。
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家长没法阻止,更无法代替!
02
叛逆是大人给孩子的标签
叛逆是大人给孩子贴的标签而已,这也正好暴露了“叛逆”的根源:父母的教育理念、观念滞后,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于孩子而言,没有所谓叛逆,这只是他长大的标志,是他有想法的标志,是他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的标志,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回想当年,我们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么?不轻狂怎能是年少,不放肆怎么称天骄?
03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不肯长大的父母
我第一次感受到女儿有自己的想法,开始唱反调,是在她2岁左右,那个时候的我,与大部分第一次做妈妈的女性一样,诚惶诚恐,生怕自己做不好耽误了孩子,经常焦虑不安。
所以,当我发现孩子开始不听话时,其实自己除了生气,更多的是无尽的焦虑感和无力感。
后来通过不断学习,我才知道,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不肯长大的父母!分享一下我面对孩子的“逆反”时的实践和三点感悟。
1.保持平常心,关注自己的情绪健康
孩子就像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笑了,他就笑了,我们好了,孩子就好了。反之,父母情绪暴躁,孩子也会动荡不安,这样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叛逆。
所以,提醒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多关注自己的情绪健康。
每当孩子让我生气的时候,我有一个自我调节的办法,那就是,让自己回忆在手术室第一次见到孩子时的情景,一想到那个画面,我总能瞬间平静下来,找回自己养育孩子的初心。
2、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世界的孩子,把天下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我发现,当我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我就不会放不下,不会以爱的名义去干扰孩子成长,我可以更好地守好边界,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不越界,不代替,不包办。
那么,怎样理解“把天下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这是我在前几年跟随淮安市自驾车旅行协会的车友们,连续7年做一个公益活动得出来的启发,这个活动叫“心灵的礼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我发现,当我们把天下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时,孩子们就会让我们对生命生起慈悲心和敬畏心,积累自己的德行。
想要教育好孩子,也许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和能力,但是,我以为,其根本在于父母的德行。
3、把自己当成女儿再养一遍
这也是我陪伴青春期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悟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
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女孩子,很享受独处,而且有许多种方式可以和自己快乐地呆在一起,比如说阅读,写作,思考,等等。
但是,自从生了女儿以后,我发现全乱套了,一直不知道该怎么与自己相处,也不知道该如何爱自己。
直到有一次我去上传统文化课,当时有一位女学员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我知道要爱自己,也很想爱自己,但是不知道怎样才是爱自己?
老师回答说:那很简单,你如何对你的女儿,你就如何对自己,把自己当成女儿养就行了。
听完老师这番话,我醍醐灌顶!
我不会让女儿熬夜,不会让女儿生气,伤心,痛苦,不会勉强女儿做她不喜欢做的事情。可是,为什么我会对自己做所有对女儿不做的事情?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我把自己弄丢,说白了,我不爱我自己。那要怎么爱呢,我把自己当成女儿一样,好好爱就好了。
至于我的孩子们,我以为,孩子成长的意义在于完整而非完美。只要我不叛逆,做好自己该做的,他们就可以按时长大,做真实的自己,活出他们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