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班第五课》
第一单元:意识
一、意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定义:是人类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根本区别。(动物没有意识和思维,只有思维萌芽)
1、意识是一种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2、意识是处于一种心理状态,如觉醒。
3、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二、无意识
是相对无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4阶段+快速眼动)
睡眠障碍:出现a波段,伴随精神失调、焦虑、抑郁等
失眠: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个体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下降,无精打采,脾气也变坏。(冲击疗法)
2、梦
人人都做梦,特点:不连续、不协调、不确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3、梦的动因:
身体内部受到某些生理变化;如有所思、夜有所梦;外部刺激的作用。
第二章 注意
1、定义: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探讨:注意力集中什么样子,带来什么?什么时候当对集中?)
2、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3、广度:范围7+_2
4、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越稳定;注意起伏或动摇;注意分散。
5、注意转移(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外一种)
6、注意分配
条件:
(1)必须其中有意校活动是非常熟练的。
(2)几种活动应该有内在联系的。
第三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
1、定义: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分类:
按记忆内容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
按记忆是否被意识到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按信息保持时间长短: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长时无限)
3、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4、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5、遗忘原因:自然衰退和干扰(前摄抑制、后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