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本书》二次阅读,三点收获

【打卡书籍】读懂一本书  1

【标题】二次阅读,三点收获

【字数】1490

【正文】

今天,是我第二次阅读《读懂一本书》,之前读电子书,现在读纸质书,我用了将近4个小时从头一字一句的读,读完了前四章,这一次阅读,有以下三个观点让我感触颇深。

01 读书,缓解焦虑

焦虑的核心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这个观点,书中提到一个我觉得很新颖、很有价值的、我们需要具备而常被我们忽略的一项能力,那就是反脆弱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或做一件事时,都希望能“短平快”的处理,不愿思考、尝试或挑战新的方式,这就是我们脆弱的表现,然而,在这个处处充满压力、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样的脆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以至于我们会变得更加焦虑,要缓解这样的焦虑,读书,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典型的喜欢墨守陈规、不愿挑战的人,因此,面对现在的工作,很多时候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方法都比较禁锢,无法跳跃,显得很被动,事情一多,自己就很焦虑,越焦虑越没有动力,越不想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是,我读了《读懂一本书》,从书中看到樊登老师的成长历程后,我开始反省: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不能改变,自身的脆弱也能成为成长的动力。

要成长,就要反脆弱,读书,帮助我们获得反脆弱能力的方法,这是这次阅读让我很受启发的一点。

02 好书,逐一推荐

第二次阅读,我更加仔细读了书中的字字句句,让我非常震惊,看似一本薄薄的书,但书中却辐射了很多其他书的精华,也就是樊登老师讲的每个观点都至少引用了另外一本书的内容来佐证,让我学习知识方法的同时,更拓展了书的“存储”。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樊登老师加入辩论队,提升了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经历,告诉我们能力是可以练出来的,也是有方法的,为了论证这个观点,樊登老师推荐了两本书《思辨与立场》和《刻意练习》,让我知道,如果我要锻炼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这两本书我是需要去学习的。

除了这两本书以外,这里面还推荐了很多好书,有的是科学性的,有的是建设性的,甚至有系列“同类”书籍,就好像给我们拟出了一个学习书单,想学哪个方面,直接就可以找书学习,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这本书,我觉得最精妙的地方。

03 复盘,记忆深刻

还有一个触动我的是,书中提到量变会带来质变,但不是所有的质变都能用量变来引发。我很赞同,因为很多时候我看完很多的书,做了很多的事,但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这样其实是产生不了质变的,要质变,就要内化,做好内化,需要的是复盘。

樊登老师用讲书来复盘,他看完一本书,隔几天再回忆、梳理后再讲出来,这样刺激大脑,让大脑神经元产生“磨擦”,走出“舒适圈”,这样记忆会更深刻。

回想,我为什么记不住,就是缺少这样的环节,当时记忆深刻,但后面就忘记了,因为没有给大脑“压力”,没有刺激大脑,其实之前我也尝试让自己不停的复盘,但是,没有坚持下来,确实像书中樊登老师说的这个过程很痛苦,不过这次再次阅读此书,又激发了我的动力,接下来我要不断学,做好每件事,做好复盘。

像讲书一样,将自己复盘的内容讲出来,记忆会更深刻,这个值得一试,同时,对于记忆很糟糕的我,复盘是必须的,复盘后再次定期查阅学习同样重要,在现阶段,这样做,可能才会帮助我真正记住。

这本书,除了这三个方面让我很有感触,其实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去深思与学习,比如说到建立理解力的池子,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其实就是解决不懂的问题,当自己懂了,读书也就轻松了,也就能够理解每个人交流的内容等等,这样的观点、方法各个直指核心,易懂又好学。

总言之,《读懂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用的书,我觉得看一遍、两遍都不够,还需要再读再看,明天继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