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拥有多少种情绪吗?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开心、悲伤亦或者是平静?你是如何感知到情绪的存在呢?你是如何记忆每天发生和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呢?如果你恰好思考过这些问题,那么是否考虑过如何将这些答案通俗易懂的讲述给别人?想想看“快乐“、”“悲伤”、“恐惧”、“厌恶”、“生气”这些抽象的概念是不是很难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但皮克斯公司给了我们一份满意的答案,今天我决定聊一聊《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
影片聚焦于人体最神秘的器官——大脑,带来了一套天马行空却又逻辑自洽的大脑理论。不得不说,这种设定很妙,它用一种清晰有趣的方式描绘出一个人的心理,影片将角色设置为一个小女孩头脑里的五种情绪,它们化身为五个人格化的小人,而大脑,则是一个复杂而清晰的庞大世界。小女孩Riley的心理活动被表现为五种情绪相互争斗与合作的结果,在人生最初的 33秒的里面,Riley头脑里仅有的便是“快乐”,但随着成长,拥有了“忧伤”“害怕”“讨厌”“生气”等等情绪。 在一天搬新家之后,11岁的Riley面临新环境的种种糟糕经历:新房子破旧,搬家车迟迟未到,Pizza竟然是花椰菜馅的,在新学校难以融入集体,从小热爱的冰球也屡屡发挥失常,挚友结交了新的好朋友。此时的Riley丢失了乐乐和忧忧,只剩下了厌厌、怒怒、怕怕掌控自己的头脑中枢台并植入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变得越来越内向敏感多疑的Riley渐渐处于奔溃的边缘,所有情绪小人都无法使用控制台,甚至历经千辛万苦被寄予厚望赶回来拯救大家的乐乐也束手无策。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此时一向最没用最被大家讨厌的忧忧力挽狂澜,重新激活了控制台,打消了Riley离家出走的念头,从大巴车一路跑回了家与家人重新团聚。
在豆瓣的影视评价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少的人提问说:”有人跟我一样讨厌忧忧吗?为什么忧忧这么讨厌“?诸如此类的问题。确实,忧忧的失控是前半段故事的主要冲突所在,第一次看电影时我也很嫌弃这个又胖又丧,还总是好心办坏事的家伙,但随着第二遍、第三遍的观看,立刻能发现导演的用意及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理念——每种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我们却很少清晰的觉知到情绪是如何运作的,也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与思想。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乐乐一样,她每天的目标就是”这又是完美的一天“,从未不能明白忧忧存在的意义并想去限制她压抑她。然而关闭自己的情绪失去了悲伤情绪的同时也会丧失快乐的感知能力,这并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这是即使看无数遍相声小品,说一百遍”我很快乐“来麻痹自己也无法度过的,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乐乐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后,肯定了忧忧的价值,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正是悲伤将我们引向光明。从此之后,每段记忆都不再是单一的颜色,而变成了一颗颗彩虹色的核心记忆球,Riley的人生有了完整地情绪。如果说“冰棒”的消逝是童年的正式退场,片尾乐乐与忧忧携手操作大脑控制台则是青春的正式登台。两者的携手是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认同,生活的底色永远是五味杂陈,将儿时的童话深埋心底走入现实世界,就是成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