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要做某件事还没做时,满怀的是期盼,心情相当激动。
当踏上征程,开始踌躇满志。
记得是四月十三号写作训练营开营,我就迫不及待的把十三号写得内容发给组长。好兴奋啊,终于能写了,毫无压力之感。
我初步打算把前几天的存货拿出来,再隔一天写一篇曾经好几年之前就想动土的一个工程,这样,就是要写十五篇自由文,再写十五篇历史遗留的工程。而且自由文我已有存货五六七八篇,这样前半月就对付过去了。至于后半月,就再写七篇自由文,配上历史遗留工程文,想想,这个月就这样过去了。
谈到这个历史工程,那可久远了。是上学期间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把《郑伯克段于鄢》改为一个小剧本。那时,为了提前毕业,所有心思用在论文上,其他于此无关的事就置于脑后了。可这一直是一个为完成的作业,后来成了我的一个心病。而今,有机会写了,为什么不借此了却自己的心愿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一周,轻松应对。自己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自己以为自己是好学生一个。
忽一天,有空在写作群里看她们聊天,看到其他组员的状态,我心里乱了。她们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句句引起共鸣,她们活得好真实啊!
那时马上到五一劳动节,大家都有点疲惫了,我也开始有点迷茫了。这时,指导老师说放假三天。大家一片欢呼,太人性化了。我则深深陷入了思考:接下来我该何去何从呢?
是坚持写自己的所感所悟,还是完成曾经未完成的工程。写自己的感受,不一定切中要点引起大家共鸣,但可以按时完成作业。而写那个历史文,是要动脑筋,而且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才不至于漏洞百出,贻笑大方。
我迷茫的很。
接下来,“五一”放假,三天浑浑噩噩,转眼到了开工那天。于是,又卯足了劲开写,一口气写了两篇历史文。到这时,我真正遇到了瓶颈。查阅资料后,依据资料展不开想像,即使有想法,也拘泥于单线发展,语言晦涩难懂。
这天,我又发了一篇和往常一样字数的历史文,在简书连载上第一次没通过,编辑老师说字数太少,可两篇合一篇。很感谢这位老师的严谨态度,不是一拒了之,还告诉了我处理方法。我把文章重新修改,联系该老师,审核通过。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这句话来自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导演维姆•文德斯执导的影片《云上的日子》。当时,研究这部影片时,我查过资料,这句话来自一个传说:有一个古老的原始部落,他们长期迁徙,居无定所,却有一个坚持不懈的习惯,每走两天就停下来休息一天,世代不变。有人不解,年迈的部落首领解释说,我们的脚步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走两天歇一天,就是为了等待我们的灵魂。这句话提醒我做事做人要踏实一点,给自己留点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要太浮躁。
我觉得我很有必要调整思路,保持良好心态。
记得在我们写作训练群里,有位才思敏捷的组员陶子,她曾说过她的写作训练经历,2天锅烧干了3回,还忘了做饭。人家陶子是写得入此忘我境界,而我,是拖延病复发。白天不写,晚上写到12点以后,第二天早上起不来,让孩子自己去买饭吃,且已不是一回两回。细细考虑,自己的初衷,要治懒病,这段时间,好像没有根治,只是把懒病后移了,不再在白天懒,到夜里懒去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把以前的存货慢慢读,时不时的修改修改。再交作业,我也不再一气呵成,大功告成,顺手就把作业交了。我把要写的内容在心里想出大概框架,再动笔去写。写完后,要么自己读,要么让家人读,总之,要确保能让人读出自己写的啥,当然,还要求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这才放心的交作业。
至于我的历史工程,我也放慢脚步,细细查过资料再动工。当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多参考历史文献,挖掘当时的风俗民情,已达到丰满故事的目的。
说到开拓思路,简书功不可没。在简书大咖的文章里,提到一些很好用大家都喜欢用的APP,我也借鉴了不少。像蜻蜓FM,我下载后,在里面听了好多历史趣味故事,收获甚大。
写作训练的30天,如白驹过隙,还来不及细细回味。回首这30天,我不仅收获了友情,更收获了大火炖的魔鬼写作速度,小火煨的润色修改功夫。
集中写作训练暂告一段落,但生活还得继续,谨记:要让灵魂跟上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