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在得到专栏的一篇文章《小时候家里穷...》写得极好,看完可谓是醍醐灌顶,
文章说到,很多人会以各种理由来认证自己当下的不幸,如:
小时候家里穷...
父母离异,家里不和...
身体有缺陷...
长得丑...
以上的原因,就可以推导出“我很自卑,很内向,缺乏安全感,敏感”,因此你们要理解我,要迁就我。
这种论调我们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我自己之前也是有过类似的表述,而且在分析其他人的行为时,也会用这样的思维来推导。好像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作风,一切的原因都可以用他小时候的不幸来解释,然后就可以对他更加宽宏大量,他也可以继续凭借此理由作为继续任性妄为的资本?
对此,和菜头的表述极其精彩:
在诸如自卑、内向、心胸不开阔这样的字眼后面,还埋伏着一堆话。而那一堆话才是他们真正想要说的东西——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你要同情我,因为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错。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抹去自己在这些问题上的责任。
很尖锐的话,尖锐得有些刻薄,但这才是事实的真相。只是我们通常不敢真正地剖析过往的经历,在分析自己的性格时,总会将责任归为外界,而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却更多地将因素归为自身。这样的人,就好像是武志红所说的“巨婴”。
一个人的性格问题,不是其以往的经历必然推导出来的,若是,这世上的所有穷人都不可能有未来,因为每个穷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有多么惨,所以你们要同情我,这样的同情与怜悯没有半点价值。诚然,过往的经历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最大的原因在于自身,只有敢于真正面对自己内心,把自己当作成年人,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能促使自己逐步走出当下的困境。归因于外界的人,只是在自我麻醉,以一种受害者的心理来博取同情,于事无补,反而会陷入以下的恶性循环中:
"我以前过得这么惨" --> "你们要体谅我,我现在即使有过错,你们也要原谅我" --> "你们都不理解我,没人真正对我好" --> "我现在过得和以前一样惨"
黑人在美国虽然在体育上有相当多的明星,也能当上总统,可从整体美国社会来看,黑人在经济领域的成就与地位还是相当差的,这种状况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深陷于历史受害者的身份中,显得相当敏感,因而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置于与其他人种公平竞争的地位,诚然,社会体制有很多的不公,但若因为有这些不会就敏感自卑,情况只会变得更遭罢了。
如果你能将“因为我小时候穷,所以导致我现在很自卑内向”这样的表达方式转成:“我小时候很穷,我需要比那些条件比我优越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改变状况”,生活才有可能变得好起来。
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来看待,想象着一个成年人在遇到你的经历时,他是会怎么做的?
真正的成长,源于对自己的深刻认识。
而自我认识,是漫长且痛苦的蜕变,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还是一个婴儿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