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有多少人在唾骂曹操。在民间,普遍认为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奸贼;在《三国演义》一书中,他是一个挟天子令诸侯的奸臣;在众多历史评论家的眼中,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奸诈多于英明的人物。但在我看来,他不是乱世之奸贼,而是治世之英雄。
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觉得曹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物。曹操敢说敢做,敢作敢当,却依然不被世人看好。大多数人不喜欢曹操是因为它的奸诈狡猾,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按照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话来说,曹操不但不“奸”,倒反而是个“俊杰”。
官渡之战是有名的以少胜多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是曹操与袁绍。袁绍发动十余万军马去对战曹操的不满六百的军马。可到最后,还是曹操胜出。
站在近现代历史的角度上来说,曹操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他不放过一切有利于他反败为胜的机会。不论是在待人方面,还是智慧方面,他都有着别人不具备的想法。比如在待人方面,他拥有识人之能,他善用人才,珍惜人才,敬重人才。正所谓那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再来说说他的智慧方面,在曹操攻打刘备时,袁绍明明可以趁机偷袭曹操,但他终究却没有出手,正所谓那句话:该出手时不出手。那么再来想想曹操,如果换作是他,那么,他一定会趁机偷袭,打敌人个一干二净。
这就是曹操在待人以及智慧方面。
仅仅通过这个官渡之战,是不能表达出曹操是治世之英雄的。那怎么办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件史实。
他在官渡之战胜利之后,回到许(也就是现在的许昌),开始了一系列的政令休整工作,在他休整完政令以后,就打算去南征京州,去争刘表的地盘。结果在他去的途中,袁潭和袁绍两兄弟打起来了,可袁谭不敌啊,于是就找曹操求降,曹操二话不说。马上北返,返回去,回去以后就进攻了邺城,并且很快平定了邺城。平定邺城之后,袁谭仗着自己“抱住了曹操的大腿”,于是再一次反叛。由于袁谭的势力太小,很快便被曹操给干掉了。曹操把整个冀州都拿下了以后,他也成了这里的冀州墓。于是他把周边的一些都给肃清了一下。后来,他又把冀州的风气也给整理了一下。很快,他又去并州,把高干给平了。也就是说,现在并州也归了曹操。曹操在从并州回来的途中,一鼓作气,把北海郡也给收了。
曹操是历史上的枭雄,有着别人不具备的雄心壮志,总能够做出一些让别人出其不意的事情。可是这些都是曹操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出的事。
后来,曹操平定了天下,统一了北方,建立的曹魏,成为了魏武帝。
当你第一次看《三国志》或《三国演义》时,你会觉得他是一个奸雄;当你第二次看时,你会觉得他是一个枭雄;当你第三次看时,你就会发现,哇!!!他可真是历史上少有的英雄!
So,I think he is a hero!The hero of governing the world!(治世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