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恐慌的时代,1900年至今。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2007~2008年金融危机是其有生之年经历过的第1场全面性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市场的掌舵人,美联储主席,本·伯克兰也与每个人一样密切监视着每天处的一举一动。
伯克南之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人们之所以对他熟知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大萧条经济和政治成因的研究,他曾在多家学术期刊上发表关于大萧条的文章,其中发表于1983年的金融危机之非货币效果如何加剧大萧条之蔓延,一闻影响甚广。
但即使是撼动世界的1929年大萧条,以及随之而来的银行倒闭潮,仍然不是第1次金融危机,美国分别在15857年1873年1890年1893年1896年和1907年遭遇过重大的银行恐慌潮,在房地产市场崩溃之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银行分别在1890年和1893年遭受约为国民生产总值10%的巨额损失。1900年挪威有22家银行倒闭,国家经济也由此下挫3%,而1893年意大利的金融危机则使其国民生产总值下跌1%。每个经济体曾遭遇过的危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蓄信贷业危机,10年之后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银行的倒闭潮,以及随后几十年间在140个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类似的银行危机,使全球20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遭受1%~10%不等的重挫。
回过头来看2009年,全球经济只萎缩了2%,这场危机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同寻常,但是对于某些经济体而言,这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后遗症比较严重,2007年第4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之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下降了4.7%,后来才趋于平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国民生产总值在2009年实际下滑了15%~18%,然后才逐渐稍有起色,2012年下半年希腊经济仍然处于自由落体状态,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约下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