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庄王刚即位,楚国内部发生动乱,楚庄王被挟持,后经庐大夫用计才得以脱险。
重返都城的楚庄王深居简出,不理朝政,白天打猎,晚上喝酒玩乐,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同时,楚庄王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来劝谏,就判他的死罪!”因此,所有的大臣都不敢上前劝谏。
三年过去了,楚庄王没有颁布任何一条律令。
一天,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来求见楚庄王,说:“我有个谜语想和大王分享一下。”庄王说:“你说吧。”伍举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fù)山上,身披五彩,可是一停就是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和摸底。虽然还没飞,但,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知道了。”
又过了半年,楚庄王开始参与朝政,废除了一些旧的政令,启用了些新的政令,同时对大臣进行了调整,国家逐渐兴盛了起来。
同学们,伍举拜见楚庄王的根本目的是来劝谏的还是只来猜谜语的?那他为什么采取谜语的方式呢?
当然是来劝谏的。
因为大王发过命令,直接劝谏,要被杀头,采用谜语的方式,比较隐晦,点到为止同时还表现了当臣子的忠诚,又给双方都留下了进退空间。
同学们,楚庄王三年不理朝政,是真的沉湎于声色犬马,还是在韬光养晦?为什么?
他是在韬光养晦。因为他刚即位时,就发生了动乱,还被劫持,说明他这个大王手上的权力有限,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要反对他。所以用了三年时间来观察和摸排,等待时机。
同学们,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当面直接提意见,伍举劝谏的方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咱们向他学习,既进行了提醒也表达作为晚辈或朋友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