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距离中国国家画院也就几百米,总是下班时从画院门前走过,没有进去过。退休了,遛弯时,有展览,扫个码,登个记,就一步迈进一直向往的地方。
中国国家画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1981年,在“创作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画研究院。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
正在展览的是《走向复兴》。
为了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用艺术的语言传达时代的心声,以美术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展览共展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精心创作的新作300余幅,其中包括中国画120余幅。油画,版画和雕塑80余幅,书法篆刻100余幅。
展览有许多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国画艺术,是一种对生活题材的造型艺术,它从内容和题材上,反映人们对生活、自然的一种认识和理解。热闹好看,门道就不懂了。笔墨表现什么意境与层次,构图,色彩,“形似神似”的表现力。还有最难的是意境,一幅作品的核心,反映了哪些艺术性思想?因为画的内容、笔墨、欣赏者的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等都会引发不同的联想和感悟。今后要好好学习,补上这一课。
我不懂画和艺术,只是看个热闹,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也看过许多各类画展和艺术展。喜欢步入展厅的感觉,漫步在每一幅作品前的那种喜悦、兴奋、幽郁、迷茫......情绪的跌宕转换,是一种精神愉悦的感觉和艺术的享受。
非常景仰这些画家,能创作出这些艺术佳作,有的巨幅画作,大到从展厅天花板一直到地面,气势磅礴,一定得用升降机画,画家还不能恐高!
看抽象画比较难,驻足时间长,大脑瞬间完全空白,对抽象艺术,无所适从的难懂。
刷手机,看到一篇文章《大写的尴尬——这幅名画被倒挂77年……》,是关于抽象派画作的,有意思,难怪没看懂,但七十多年,看懂的人一定很多。
真正的抽象艺术,也许就是把人脑”抽空了“”欣赏的艺术。
这个“高大上”的邻居家,以后一定会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