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种可插入式(Pluggable)算法的实现方案。
类型
行为型
参与者
- Context(环境类):环境类是使用算法的角色,它在解决某个问题(即实现某个方法)时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在环境类中维持一个对抽象策略类的引用实例,用于定义所采用的策略。
- Strategy(抽象策略类):它为所支持的算法声明了抽象方法,是所有策略类的父类,它可以是抽象类或具体类,也可以是接口。环境类通过抽象策略类中声明的方法在运行时调用具体策略类中实现的算法。
-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类):它实现了在抽象策略类中声明的算法,在运行时,具体策略类将覆盖在环境类中定义的抽象策略类对象,使用一种具体的算法实现某个业务处理
应用举例
总结
适用场景
- 一个系统需要动态地在几种算法中选择一种,那么可以将这些算法封装到一个个的具体算法类中。
- 一个对象有很多的行为,如果不用恰当的模式,这些行为就只好使用多重条件选择语句来实现。使用策略模式,把这些行为转移到相应的具体策略类里面,就可以避免使用难以维护的多重条件选择语句。
- 不希望客户端知道复杂的、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在具体策略类中封装算法与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提高算法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优点
- 策略模式提供了对“开闭原则”的完美支持,用户可以在不修改原有系统的基础上选择算法或行为,也可以灵活地增加新的算法或行为。
- 策略模式提供了管理相关的算法族的办法。策略类的等级结构定义了一个算法或行为族,恰当使用继承可以把公共的代码移到抽象策略类中,从而避免重复的代码。
- 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种可以替换继承关系的办法。如果不使用策略模式,那么使用算法的环境类就可能会有一些子类,每一个子类提供一种不同的算法。但是,这样一来算法的使用就和算法本身混在一起,不符合“单一职责原则”,<u>决定使用哪一种算法的逻辑和该算法本身混合在一起,从而不可能再独立演化</u>;而且使用继承无法实现算法或行为在程序运行时的动态切换。
- 策略模式可以避免多重条件选择语句。
- 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种算法的复用机制,由于将算法单独提取出来封装在策略类中,因此不同的环境类可以方便地复用这些策略类。
缺点
- 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需自己setStrategy())
- 策略模式将造成系统产生很多具体策略类,任何细小的变化都将导致系统要增加一个新的具体策略类。
- 无法同时在客户端使用多个策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