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娇老师:
作为生活老师的您,在参与孩子的区域活动时,能根据孩子因“材料”问题而引发不愉快时,及时抓住问题关键适时介入,引导孩子一起合作,从而既解决了孩子间的冲突,又使老师在活动中的参与角色发挥了最佳作用。
当然孩子们采取了您的建议后,经过互相合作,的确完成了心仪的作品,那一刻孩子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了。我也从这获得了很好的信息---老师的介入。
在孩子们的自主活动中老师的介入很重要,那么老师如何做一名恰当的介入者?这需要老师做一名有心的观察者和互动者。在实际活动中,当老师观察到孩子们在玩活动区时发生争执、破坏规则或无所事事、不知从何玩起时,在一旁观察的老师,就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入到游戏中。如果孩 子们因不会玩而无所事事,老师就当一名交叉介入者,顺势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在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从而带动孩子去玩;如果孩子因个人原因破坏游戏规则,有损坏玩具等危险隐患时,老师就要直面介入,及时阻止孩子们的不良做法,引导看区域规则再进行活动;如果孩子因创作条件受限,让区域活动玩不下去,老师就要做一名平行介入者,适时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想出更好的办法继续游戏。
从您的反思中,我看到您因孩子材料不足而得到孩子求助时,及时平行介入,给孩子们一些好的建议,让孩子们在合作中继续享受游戏的快乐。不过,如果老师在建议中引导让孩子自己想出两人合作搭楼房和花园会更好,这样就不会因老师的“暗示语”而阻碍下一次的合作创作。
我想,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既会成为幼儿自由游戏的园地,又是一个幼儿学习接受新知识的天堂!
区域活动中孩子合作能力培养之思
文\李雪娇
又到孩子们的区域活动时间了,孩子们通过自主选择都玩得很投入,也忙得也不亦乐乎,心情愉快的我在每个小组里来回观察着。
忽然,图图对我说:“老师,她不肯给我积木,我搭不出好看的房子了。”一旁的诗菡也抢着说:“他一直问我要,我自己都搭不好了。”原来,图图和诗菡都在玩建构区。诗菡想搭一个漂亮的花园,图图想搭建一座小房子。但是由于材料有限,所以他们在玩的时候感觉自己少了一些可以操作的东西。于是图图只好问对方要一些积木,但是要了几次,诗菡就不愿意给他了。因为诗函自己选的积木也越来越少,感觉自己要完不成漂亮的花园了。看到诗菡不愿意给自己积木了,图图只好向我“求救”了。
了解了情况后,我问:“你们搭的一个是花园,一个是房子,那么,房子可以不可以建在花园里呢?”“可以!”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那你们能不能合作一下呢?比如图图可以在诗菡的花园里搭建房子,诗菡可以在图图的房子外面搭建围墙和一些玩的地方,还也可以用雪花片来装饰花园,做出各种花朵了呀!”
听完我的建议,他们想了想说:“对呀,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呢?这样子就可以变成更大更好看的花园了呢。”说完,图图和诗函开始合作起来。一个做房子,一个搭围墙、做花朵,很快就有了更好看的“花园”。他们一起欣赏自己的“杰作”,感觉特别的满意。在一边观察的我看到这,心里快乐极了。
在解说时,我请图图和诗函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也非常自信地介绍了两人合作完成的作品,同时强调了他们刚开始抢积木,导致自己都搭不好,后来他们合作起来就变成了更好看的花园。
孩子的快乐往往来自他们自己的成就,自己的成就又往往来自他们的合作!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平时我们就要多设计一些让孩子们亲密合作的活动,在他们动手又动脑的同时,既加强了交流、理解与合作,而且在交流与合作中会体验到更多的乐趣!
我的心语: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最喜欢最自主的探索学习形式。在游戏过程中老师的支持、帮助、引导很关键。所以说老师在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观察、介入很重要。就像李老师在反思中描写的情景一样,当孩子们发生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时,老师适时介入引导孩子继续游戏。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时机的随意介入。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孩子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老师选择介入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那么老师如何把握介入的恰当时机,从日常观察中,我略谈几点想法:
当孩子即将要放弃游戏意愿时。在区域活动出现问题时,有的幼儿会自己想出办法来解决,有的会向同伴求助,而有的则会因找不到方法而放弃游戏,这时就需要教师来介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当孩子与环境互动产生冲突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在交往中常常会出现冲突。这就启示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友好互动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互助、合作。如在一次建构游戏中,皓宇在不小心碰坏了同伴搭的“宝塔”时,一起合作的依诺很不高兴嘟起嘴,甚至想以“暴力”攻击皓宇。在一旁六教师马上说:宝塔是不是“地震”了,老师和你们一起来修建好吗?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老师在孩子即将起冲突时适时介入,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同伴间的小矛盾。
当孩子主动寻求帮助时。在区域活动中,当孩子遇到问题向教师求助时,教师要仔细进行分析是否帮助,如何帮助。就如 雪娇老师撰写的随笔一样,老师适当的引导,及化解了孩子间的冲突,又启发孩子合作游戏,从而获得合作的快乐。
当孩子游戏无法深入时。孩子毕竟小,有时候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游戏中难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教师要善于把握孩子在游戏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并适时介入,帮助孩子顺利开展游戏。如一次,我转班到大班,一个孩子扮演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间指挥,这时有位车辆驾驶员说:“警察,怎么没有红绿灯?”眼看这位交通警察因没有红绿灯而要停止游戏时,教师以交警队长的身份和这位交通警察共同想办法,找了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绿灯,使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的适时介入解决了交通警察没有红绿灯而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用积木代替红绿灯不但使孩子继续游戏,还让孩子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还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