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呢,我需要买一个行李箱,就来到了一家商场。商场里的品牌和B品牌的销售员呢,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跟我沟通。最后,我决定了在其中一家购买。至于是哪一家,我先留个悬念,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品牌的售货员都是怎么和我打交道的。我首先走进的是a品牌的店。售货员表现的非常主动。只要我稍稍在某一只箱子面前停留,她就会马上介绍信这款箱子的功能价格优点之类的信息。我一步到另一个箱子的时候,他还是用同样的方式表述一遍。不过呢,这一次,她用了更多的时间来强调这款箱子的优点。
所以呢,话语量是前一次的一倍。刚开始我会觉得,这位售货员还挺热情的嘛,但是很快就开始感到烦躁。因为我只要问一句,她就有20多句话等着我。看似他在回答我的问题,实际上他在用力推销。仅仅在这家店呆了十分钟,我就被这种强烈的推销搞烦了,完全打消了我购买的意图。而在B品牌店,售货员的表现就完全不同,他一点儿也不急着向我推销。只有当我询问某个箱子的时候,他才回应我的话,当然并不是死板机械地回答。
他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方面给出我需要的信息,一方面把箱子打开,让我查看里面的构造。同时询问我具体的需求,根据我的需求进行更细致的介绍。最让我感到意外的人才是什么?就是当她知道我现在用的箱子有毛病,所以才想换个新的,而他竟然说。把你的箱子拿过来,我想办法帮你修好,如果其他地方都是好的,完全没必要再花钱买个新的。同时他还主动告诉我,如果非要买,最好等到过几天商场搞店庆活动的时候,那样会更划算。
接待我的售货员都是女性,年龄也差不多,可是他们带给我的感觉却差异悬殊。A品牌店的销售员在努力推销。我一点儿也不否认啊,他的口才非常好,说话很流利,一看就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从我进店到出店,始终在滔滔不绝呀。我想公司当初就是这么培训他的,他把应该说的都说给了我。而B品牌店的销售员让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且值得信赖的朋友。不急不躁,非常耐心地了解我的需求和预算,以一个消费者的姿态来进行讲解。让我觉得他并不是在销售,没有把公司的销售任务强加在我这个消费者头上。甚至都忘记了自己作为销售员这个身份。而且真的在帮我解决具体的问题。而解决我的问题,看得比卖出一个箱子更重要。
应该很容易猜到我在哪家店里买到了行李箱。我没有从事过销售行业,更没有受过专业的销售培训,不过我每天都在和做销售的人打交道。我始终相信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令人讨厌的销售是没有办法让人喜欢她推销的商品的。一个忽视顾客需求的销售更不可能赢得顾客的心。
在我看来,客户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价格和服务,这也叫核心诉求。无论你是内向还是外向。能主动解决和满足每位客户的这两个诉求,你就一定会成为优秀甚至顶级的销售。也就是说,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不能为了说话而说话,要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客户更满意。如果不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即便你口若悬河,能说会道,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