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越小越好玩儿。
小时候,门外有人吆喝——麻辣肝碗饦,儿子奶声奶气也喊:麻肝辣碗饦,逗得人哈哈大笑。感冒了要打针,他从我怀里挣不脱,只好眼泪叭叭地质问我:打针疼了么!嗯嗯,不疼?
每个父母都眼巴巴望着儿子长大,可儿子长大了就不那么好玩了。从上小学时,他的作业就常常一边哭一边做。可就这样,考试老是前三名。
看着别的孩子暑期补课学特长,我也想让儿子特长一下,就投其所好地买了乒乓球拍,他开始和我打了几天,倒也进步很快,我到后来都不敢让他了,他才觉得过瘾。但是一提到特长班学习乒乓球,他一口回绝,干脆得让人没法接词儿。至于给他买的成堆的复习资料,他大概只能做前三页。
到了六年级,孩子和家长一样紧张,但我只顾自己紧张,全然不顾儿子的感受。有一次,他的作业没有完成,我大发雷霆,心想这样他就会乖乖听话。我越说越气,不由得狠狠拍了桌子,儿子唰地站起也拍了桌子。我突然发现,儿子站起来已经到我脖子了。这小兔崽子,什么时候长这么高了。
看他拍着桌子,一脸怒气,我默默地拿起扫帚去扫地了。有时候,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他才能成长。
初中时,他延续了小学的“优良传统”——上课睡觉,考试还是前五名,有几次还是班里第一名。老师开家长会说有些孩子上课睡觉,虽然成绩不错,但是给班里带了个不好的头儿。我低下头偷偷笑,好像在夸自己似的。
好景不长,有天老师打电话叫家长了,说是孩子退步非常快。
在老师办公室,老师历数孩子的种种退步迹象,越说越生气,一个男老师都快哭着说——求求你了,好好学,咱班有潜力的就你们几个啊。
当着老师的面我让孩子承诺和保证。回家后,我说咱俩谈谈。说是谈谈,孩子基本没有设么话语权,在我的严厉“谈谈”下,孩子前前后后一共哭了三鼻子。
这次谈话效果奇佳,孩子中考成绩很好,顺利上了市里最好高中的科技创新班,也就是重点班。
但是作业不完成的毛病还是没有怎么改,我就纳闷:已经高一了,这小子就一点也不急?这不,昨天收假上学,我和妻把校服、被罩、饭卡、苹果、牛奶全部收拾妥当,等我家少爷出山上学,谁知他说还要一天才能写完作业。
这可急死人了,我大叫抗议,要他马上收拾东西,可他正在“临阵磨枪”。连门也不开,饭也顾不上吃。不仅如此,还要我给老师请假,说是在老家回不来,迟来一会儿。
我冷冷地说要请假你自己请,他再也没有往日的硬姿态,近乎哀求了。这儿子可真“儿”啊。
不一会儿,儿子写作业饿了,急慌慌跑出来把他妈妈按照他的方式做的可乐鸡翅几口吞掉,然后端起一碗温凉不热的稀饭痛喝。妻让我吃饭,我说没胃口。
心里想着怎么刺激他一下,过了一小时,我说老师打电话了问他怎么还没有到。他这次更急了,求我打电话,我还是不应。
那时的情景像是《我爱我家》电视剧的场景:儿子在房间奋笔疾书,妻在收拾他的衣服文具看有没有落下什么,我在生儿子的气:儿子长大了,怎么恁多烦心事呢?
嘴里说是不打电话,可自己也知道老师看见孩子不到多么焦急。只好费劲地拿起电话……
成长的烦恼真是闹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