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童”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标签:
与“宅男”“宅女”一样,指那些整天“宅”在家里、每天户外活动少于1小时的儿童。
他们整日坐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玩iPad、玩手机……,就是不愿意出门,与别人产生交流,整天窝在差不多固定的地方,没有其他爱好。
大众就给这些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宅童”。
中国六成孩子成“宅童”
据新京报联合凤凰网等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60.87%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下,成为“宅童”;32.48%的儿童平均每天在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上花费1-3小时;41.41%的孩子有1-3个玩伴或好朋友;6.67%的孩子甚至没有一个玩伴或好朋友。
孩子平均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多少?”27.91%的家长表示为半小时以下,32.96%的家长表示为“半小时至一小时。”
“宅童”对孩子成长危害大
“宅童”这种足不出户的“宅”生活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将来的人生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宅童”由于与父母、老师、同学等缺少交流,缺乏人际交往,不知道该怎么与人交往,导致他们孤僻、社会关系淡漠,甚至产生自闭倾向。在学校里面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不合群的孩子,课堂上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老师点名站起来时说话不利索、不知道该怎么说;下课时,自己躲到犄角旮旯里独处,不会与同学互动、交流、玩耍。
“宅童”由于缺少人际交流,再加上父母、长辈的宠溺,他们往往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养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行为习惯。到学校后,这种习惯必然将导致同学之间出现摩擦和矛盾,同学关系紧张。这样一来,更容易被大家孤立,产生自闭倾向。
一旦孩子小时候成了“宅童”,又没有家长的及时引导,甚至能发展到20、30岁还“宅”在家里,这样的人群由于缺乏交流、沟通能力,没办法适应社会,难以找到合适的婚姻、在工作中“炒老板”,感情不顺、孤苦伶仃。
提升孩子倾听能力
让孩子不再是“宅童”
孩子成为“宅童”、不愿与别人交流,最主要的原因是倾听出了问题:倾听方式不好(骨导传输声音多),不能有效感知外界声音,对外界的事物没有兴趣,不愿与人交流、产生交集;倾听能力差(听觉统合作用差),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听了理解不了,表达不出。
倾听是一种身、眼、耳、脑、神的感知统合过程,感统作用发挥得好,孩子才能对外界的信息感兴趣,听得进去,理解得了,表达得出,愿意与人交流、沟通,走出“宅童”的世界。
健高儿科金博士音脑智听,国内唯一可以在家实施的听觉统合训练,是感觉统合训练的一种,它通过特殊处理的音乐来训练大脑良性的听觉统合体系,形成听觉通路的完整性,恢复气导为主的倾听方式,使外界声音听进去,理解得了,表达得出,让孩子愿意与人交流、沟通,不再是“宅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