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写作典范 | 一本专业畅销书的诞生与生长

越来越觉得书有生命,尤其是修订时,我常会想起儿时背的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图书的内容会过时,会陈旧,但是修订如春风,不但使书重新焕发生命,而走过时间的编辑和作者,也获得更多的见识和格局。

作为编辑,很开心在一本书的修订中,与书,与作者共同成长。

一、意外的畅销书

《亲历投行——中国投行的传言与真相》是我做的众多图书中销量最好的一本,属于一本意外的畅销书。从选题会上的不被看好,到意外的三个月印刷五次,销售居亚马逊全品种的前一百名(72位),年度影响力图书评选推展等等,毫无预料地收获了一连串的惊喜。

重新梳理这个过程,既是希望以此为例普及介绍一本书是如何诞生的,也希望帮助更多的潜在的作者发现自己的潜力。

二、做书的细节

(一)选题策划

策划选题是图书编辑最核心的日常工作之一。具体到这本书的策划,则是兴趣和偶然。因为,选题策划之初我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投行,我是法科毕业,同学之中有些毕业转行金融进投行的,但交集不多,所以,无论是专业了解,还是生活经验,投行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词。

正如这本书预售时发的微博写道:“一次聚会,某充满艳羡地告诉我某已华丽转身,混投行了;另一次聚会,某说其室友嫁给了投行男,每天的任务就是花钱……”有个感性的认识就是,投行,这个职业或者说行业,听起来牛气哄哄,看起来金光闪闪的一种感觉。

我不明白,很多人也不太明白,但是又充满了好奇,甚至向往,所以,当时的考虑是,读者群可以从资浅的专业人士辐射到不明真相的群众。因此,隐约觉得这类选题应该是可以做的。

也许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好奇心是一个重要的驱动之一,尽管我也不完全明白一个话题,我的好奇心,就代表了更多人想要阅读,愿意了解。

然后,偶然在@计兮微博上看到《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我下载下来,花两晚上读完,觉得蛮有趣,可以扩充成一本书来做。世界真的很小,文章的作者呢,正好知道,读书的时候有关注过作者的博客,在曾经的人大民商法律网BBS读书版也常见,论关系的话属于高我几届的一位师姐。不过,真实的社会关系中没有交集。

(二)联系作者

1.微博

不得不说现在各种社交网络为编辑的约稿提供了便利。在新浪微博找到了作者的微博。于是发了一封私信:

“我是中国法制出版社编辑赵宏,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你的博客了,然后直到微博,这两天全部读完你写的“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系列,我觉得从内容上如果再丰富、充实一下,可以成为一本很不错的了解投行的图书。不知师姐是否有兴趣~~”

作者很快回复了,表示有兴趣,告诉我邮箱。就这样初步建立了联系。

2.邮件

邮件我调用了我长期总结下来的一个详细版的约稿模板。内容如下:

师姐,

你好!

因为图书出版不太具有日常性,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一本书是如何形成的。

出版社的稿件一般有投稿和约稿两种,因为投稿的情况,稿件已经形成,就不说了。就约稿来说,我们编辑有一定的策划想法后,根据一定的线索(别人推荐、自己了解、其他媒体介绍、各种活动结识等等)与作者取得联系,双方沟通之后形成确定的写作思路,并沟通好初步的出版条件(约稿情况下一般就是支付稿酬的水平),然后,由作者根据既定思路,提供一个写作大纲和样稿。编辑将该大纲样稿和出版条件整理,形成选题,上报社内的选题会进行讨论,讨论通过后,领导审批,则双方再签订合同,之后按照合同约定时间交稿。其余的主要是出版社的出版事宜了,排版、校对、审稿、开本、用纸、封面设计、封面工艺等,涉及相关问题的再及时和作者沟通。

经常看师姐的博客,我觉得师姐文笔很好,专业性也很强。所以可写作的风格比较广。我先说下我个人的看法,也想听听师姐的看法:

我觉得有三类风格的读物可以写:

第一种,是关于职业经验、心得和生活感悟等相结合性的,就像师姐博客中的“华尔街与中国投行”系列博文,法律领域里有一系列关于这类图书,比如《在路上——从律师助理到成功执业》,而师姐是从律所到投行,这样的职业轨迹,经验和故事多多。这种风格的写作,有专业性,也会有很多比较感性的表达;

第二种,完全是关于业务实务的,比如业务中的具体问题如何解决、某某业务的要领如何,有什么技巧,某方面有什么经典的案例,通过评析进行指导等等,比如《企业上市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疑难问题与解决对策》,这种风格的写作,便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实用性图书;

第三种,是前两种的一个结合,即将职业性心得、点拨类的文字作为序言或者后记,实际内容是实用性的业务图书。不知师姐对那种风格感兴趣?

另外,时间是一个可以协商的方面,法律图书领域几乎没有人是“法律作家”,因此每个作者都是“兼职”的,写作的时间,我们会比较理解,有必要时,我们经常做“坏人”催一催。出版条件上,我想争取8%的版税(版税是稿酬的一种计算方式,版税=定价×图书销售册数×8%)。

师姐有什么想法,多交流,交流会带来更多灵感。

祝好!

赵宏

之后,作者回复“之前也有其他出版社的人联系我关于《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改写成书的事,但提供的意见让我一头雾水,所以我也没有跟他们联系。你的邮件写得很明白,我一下就搞清楚了。”

看来,我们编辑在跟作者沟通时,抓住外行人想了解的重点,也许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申报选题

选题的申报,现在想来,要非常感谢部门领导的支持,编辑工作是个个性化很明显的工作,话说“百种米养百种编辑”,每个人的审美偏好、阅读偏好都不太相同,也所谓“各花入各眼”,对选题的看法和判断也不一样,部门总是非常鼓励非常支持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于是能够得以申报。

记得选题会讨论阶段,当时,选题会并不能理解我对书模糊的设想,认为读者对象不明晰,书的风格似乎也不太明晰,不能够归类到我们现在传统的“实务书”或者“文化书”的类别中去。不过,最后还是以一种高抬贵手的方式“原则同意实施”了。

回头想,那时我自己也没有太具体的“书型”(关于“书型”,上次听台湾地区如果出版社总编王思迅讲的一个概念,推荐大家读“这一代与下一代的编辑”),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方向,并不明确要到达哪里,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

(四)组稿过程

合同签订后,作者在伦敦,有一次与我联系说,觉得没信心继续写了,“说实话,我越写越不太满意。我觉得似乎写得啰嗦也不够精彩,所以对目前这种写法有点儿没信心”,作者觉得没人会看,然后发了一部分稿件给我。

我看后觉得还行,图书写作的过程是个艰苦的过程,本来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如果一点曲折都没有,是很少见的。有的作者需要鼓励,有的需要督促,有的需要打击,在组稿过程中,根据作者样稿、初稿和作者的态度,编辑要及时充当不同的角色,催命般的坏人,温暖的鼓励者,或者果断叫停或建议换方向的泼冷水的人。

我给作者回复了邮件:

师姐,

您好!

我拜读了您发来的内容。总的来说,挺不错的。

写一本书跟写一篇文章很不同,文章有时一气呵成,自己也满意,就定稿了。书的话,既要照顾宏观的结构平衡,又要考虑微观的细节雕琢。思虑的因素多了,难度自然也就变大。如果写一部分回头审视一下,发现不满就修改,改到自己满意,也许当再多写一些,反过来再看时有可能又会发现已经满意的部分又不复令自己满意了,因为有个“全局”的问题,全局尚未定,局部就很难达到完美。

我做了几年的编辑,审稿经验来说,除了学术专著不用编辑修改打磨之外,其他题材的书稿,往往要编辑作者沟通修改几个来回,方才觉得面目可亲。这不是说作者的水平问题,而是书稿驾驭的特点。

因此,对于写书来说,我个人觉得,可以先不计较写过的还有什么问题,甚至有多少不满意,就先一口气写完再说。打个比方,您提供给我的不一定是一套已经裁剪得体的时装,而是足够的布料,有了这个前提,余地就比较大,我们可以再沟通、交流,朝着完美的方向一起努力(这个过程不光是内容,还有版式、封面等等,这与一篇文章完全不同)。

另外,还存在一个问题是,有时在电子版上是不能发现问题的,届时我可以安排出了清样,会方便很多。

总之,一本书的诞生是一个打磨的过程,先完成一个不规则的形态,构成打磨的前提,然后就有努力的方向了,所以现阶段,只要大的方向没问题,就没问题。

师姐在伦敦学习也蛮紧张吧,多注意身体!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

祝好!

很欣慰,作者坚持写且坚持写完了。

(五)书名斟酌

选题原来的名字叫做《中国投行的神话与真相》,属于一个暂定名称,其实我和作者都不满意,内容上有点太大,形式上有点过于长,要再斟酌想一想。书名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如同黄花菜和忘忧草,一个名字就一种不同的画风。

所以,一个书名能成就一本书,也能毁一本书。后来,作者提出不然就叫“亲历投行”,一下就觉得很不错,简洁又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很能直接反映出这本书的个体视角。正书名定了之后,又斟酌副书名,最后,采用了作者的提议,书名定为《亲历投行——中国投行的若干传言与真相》。

(六)封面方案

直到做封面的时候,我自己对图书风格的定位也不是非常清楚,所以,特意嘱咐美编做三个,一个是文艺范儿的,凸显正标题,封面用作者照片;另一个是财经经管风格的,凸显副标题;还有一个要介于二者之间。方案都出来之后,最终选择了第一个。封面是我们的青年才俊黎明君做的,几种风格掌握得都非常好。而封面的风格决定了书的风格。

三、市场宣传和跟踪

图书在付印的时候,我们联系当当做了一个预售活动。也许是因为第一本揭示国内投行生态的本土图书,真实而接地气,加之有些特别的封面卷首玉照,预售期间便出乎意料的火爆起来。转眼首印的5000册便售罄,于是愉快地加印了。

期间配合线上微博微信等媒体的宣传,我们与人大、北大、北航等高校合作,邀请作者演讲做了三场线下活动,活动比较圆满。

图书的宣传推广与一般产品有所不同,就是如果以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以合适的方式举办一些活动,让受众(潜在的读者)得到他们期望的东西——比如赠书、讲座分享等等,活动会很受欢迎。

因为这些活动的曝光,图书本身的封面设计以及内容的可读性,首先在网络电商的销售成绩出乎意料地好,接着市场部的同事努力地做一些推广工作,比如书店内张贴海报、图书码堆等,积极地拓展地面店的销售。地面店的销售逐渐也带动了起来。

四、精装与修订

平装版的销售成绩和社会反响很不错,市场部同事赵鹏帅哥建议尝试做精装版。我知道,国外的很多书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读者有精装版和平装版。但是,做编辑以来,并没有就同一本书做过精装与平装这种区分的品种。所以,尝试做精装的话,第一个问题便是,出了形式上的区别之外,如何打造精装版的特色。

当时认真梳理了图书出版之后的读者反馈,以及渐渐地形成了编辑对这本书的定位——职场普及读物。于是结合职场、普及等元素,最后选择了在形式上加赠高颜值寄语明信片,内容上增加一章包含书评、演讲实录、年终总结等在内的“番外”。因此,精装版并非只是包装的不同,平装版如果是作者一个人的陈述,精装版包含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转眼就快四年了,投行的职业和行业情境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又提议作者进行修订,作者班妮是一位很有悟性和效率的女士,她虽然很忙,但是还是以非常高效的方式完成了与时俱进的修订。我通读她发来的修订稿件,颇多感慨。

记得初版的时候,我建议除了日常的工作描述之外,最好有一个升华。引用流行的词,就是眼前繁忙与苟且,有怎样的诗与远方的动力支持。印象很深的是,是一段关于“专业人士”的描述,“专业”本身就是回报。修订版的时候,我看到作者关于“投资银行家”与“金融民工”的思考,心里很开心,马上告诉作者说,要写一篇手记,叫做书的成长与作者的成长。

的确,一本书出版了,售罄了,或者销毁库存了,那么它的生命就定格在了出版时作者的认知水平。而在一次次地改版修订中,作者的认识不断深化,见识不断提高,这些都投射、反映到新的版本中,使得这本书不断地得以完善,就像经历生命,不断地走向成熟。见证这个成长和生长的过程,真是一件令人感慨和欣慰的事情。

五、结语

修订版又上市了,我本来想做一些宣传,后来发现,随便一搜,各种门户、公号等平台都已经刊载过了。所以,就从来到尾地梳理了一遍。

如开头所述,希望为想了解的读者提供一个注释,也希望对于写一本书跃跃欲试的作者,加油打气,也许你并不是专职的作家,但是也许你可以写一本畅销书。写一本书,然后有机会地不断地修订,也是人生的另一条线索。

一本书的成长,也是一个人的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76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5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32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9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9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1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8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7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14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8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3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5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80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9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