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是仙?是妖?是猴?是人?可以肯定的是孙悟空是仙。
先从《西游记》前三回来看,孙悟空为何能成仙,大致总结了以下四条:
一、悟空有先天条件成仙。
悟空出生地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正当顶上一块仙石(个人认为:悟空其母),三丈六尺寸高,二丈四尺围圆。九窍八孔,左右芝兰相衬。仙石迸裂,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一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玉皇大帝。正如太白长庚星,所言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
二、悟空热爱生活,目标单一又专一,行动力强。
美猴王领一群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只因“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因此要“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进得须菩提祖师门下。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哪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连着四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教你‘静’字门中知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
悟空四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这般可得长生么?这般也能长生么?是这等也得长生么?
当得到的回答是“不能”时,他也均答“不学”。
三、悟空先天怀有敬畏之心,勤奋善学。
刚学会爬走,就拜了四方。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前,看勾多时,不敢敲门。祖师问“你姓甚么?”猴王答:“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得到“姓”后,满心欢喜,朝上叩头。
祖师打他三下,叫他三更时分存心,秘处传他道。山中没打更传箭,不知时分,他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约到子时前后,轻轻起来,偷开前门,躲离大众……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如此三年。为避三灾,悟空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这猴王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当师兄们问悟空师父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吗?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
四、得遇高师,知恩图报,有居安思危意识。
祖师善于因材施教。当悟空在菩提山修行七年,能懂道时,师父便开始传其道。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吧。”
看到悟空在人前卖弄技艺,叫:“……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
祖师的谆谆教诲在此可见。
当得知师父要自己下山,悟空满眼堕泪。“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
返回花果山,剿了混世魔王,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如何对敌?……”
今天给家人概括总结了悟空这四大点,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明天接着给他们说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