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大多数的人在侃侃而谈,跟亲近的人谈心事,跟熟悉的人谈理想,跟认识的人谈工作,跟陌生人谈条件。可是除去这些大多数,还是有人每天沉默或者偶尔沉默。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面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前苏联的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有好长一段时间他写自己的音乐,一声也不吭。后来忽然口授一本厚回忆录,并在每一页上都签名,然后他就死掉了。
你们看,沉默的人并不是懦弱,他们也有可能是在思考人生。除去这个人是有自闭症的说法,这个世界上沉默的那小部分的人,可能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我的老家在农村,我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从小是个就是个聒噪的小女孩。家门口有一棵一人没法环抱的沙枣树,夏天邻居家的爷爷奶奶和玩伴就在大树下面乘凉。我的童年大都是在哭闹声中度过,常常一言不合就开始你推我搡总有人跌倒,争抢玩具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受伤。
邻居家跟我同龄的有一个小男孩,是个从小就有个性的美男子,我们还在玩过家家的时候他就开始有模有样的在钓鱼,即使在我整个童年的记忆里他好像都没有钓到过鱼。每次我躲在树后面嘲他扔石头或者喊他名字的时候他都不转身,除非扔过去的石头水花很大溅到他。他不是哑巴,最多听到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爷爷,奶奶叫你回家吃饭了。”他从来不哭,也很少生气。
夏天的农村很热,蚊子也特别多,晚上睡觉前奶奶总是坐在一旁给我扇扇子,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她才会睡。
有次我问奶奶:“奶奶奶奶,为什么隔壁的阿发总是不喜欢跟我说话,跟我玩。”
奶奶说:“因为阿发是好孩子啊。”
我不知道在奶奶的心里,好孩子是什么样的定义,我只知道,无论我是不是喜欢说话,奶奶都会一如既往的对我好,给我扇扇子。
整个童年阿发都是那样少言寡语,也少有玩伴。沉默寡言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刃又像是保护伞,他拿在手上,任谁也无法伤害,更无法靠近。上初中的时候他转学了,带他走的阿姨是个特别漂亮的女人,染着大红色的指甲。我站在家门口看了好久,知道车尾气消失在街头,手里拿着他给我的明信片。彼时我也正要被爸爸妈妈带走了,转学到了县城,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原来阿发的妈妈出轨,阿发的爸爸爱上喝酒赌钱。他的童年几乎都是在争吵和撕扯中度过。同样的年纪他从来不会哭是因为他知道,哭没有用,哭累了睡一觉醒来还是原来的样子。四岁的阿发被送到乡下的时候妈妈说:“只要你从门前的河塘里面钓到鱼,妈妈就来接你走。”后来阿发跟我说:“其实他一点也不想离开,爷爷奶奶给他的爱让他长成了一个完整的人,让他从惊恐中走出来,让他吃饱穿暖,他真的一点也不想离开。”可是妈妈重新嫁人以后再也不想生孩子,阿发也不想让妈妈难过。
我从小就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子,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交的朋友也都是一样的性格。可是小学初中高中,几经辗转,难免遇到性格迥异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寝室有一个特别文静的南方姑娘,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她对所有人都特别的客气。可是这种客气背后你感受到的就是一种疏离。无一例外,她的童年生活是不怎么温暖的。一个人在家,由保姆带着,爸爸妈妈在外面打拼。有时候放学回家吃不多热的汤饭,还要自己做家务,爸妈很久回来一次,也很懂事的从来不多说。只是那种冰冷的压抑的童年多少会对人的性格有所影响。
很多时候她其实不是不生气,也不是不介意,只是她不说。保持沉默,是她最常用的方法。我一开始根本受不了她的沉默。我把这叫做“冷暴力”,几次三番闹矛盾以后,她总是最淡定和无关紧要的那个,而我却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我就问她,到底是不在乎我们之间的友谊,还是觉得这都根本不是事?她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她说:“人与人的相处并不是需要炙热来表达,我大多数选择沉默,是不想事情白热化,也给你冷静思考的时间。” 哈哈哈,我竟然完全没有理解她的意思,还一个人胡思乱想在心里演了一场苦情剧。
人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候需要很多坎坷,很多磨难。
我曾经因为她的沉默很难过伤心自责,拉着脸跟谁都不说话,周身气压降到零下,然后整天整夜睡前也不开心,一个人默默难过。我从来不知道,原来她也一样,只不过沉默着,难过的不明显罢了。
她把沉默当成一种保护伞,不露声色别人就不会知道你是不是真的难过,也就会让别人以为根本伤害不到你。
人总会越来越成熟,在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细节。沉默这件事情,恰当的时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争吵,哪怕是已经怒火中烧,如果你能够做到沉默,免去的争吵就会减少彼此的伤害。无法回答的问题,或者你还在犹豫,沉默有时候也是给别人最好的回答。
我们要适当的对生活和身边的人保持沉默,但不缄默,亦步亦趋的走下去,明天或者成功就会像日出一样,出现在你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