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把儿子抚养长大,其中付出多少苦水和泪水,只有自己知道。此时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近段时间以来,总是以头疼、肚子疼为由,三天两头请假,最后竟然干脆不去学校。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件很抓狂的事情。于是妈妈天天找孩子“谈话”,最后把孩子逼急了,离开妈妈,去了爷爷奶奶家,并说再也不理妈妈了。
妈妈找到一位咨询师,说明情况。咨询师帮妈妈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急迫的心情只能讲事情变得更糟。”
原来这妈妈过多的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有点丧失自我意识倾向。这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经专家指导,妈妈学会了去感受自己和身边的人,而不再以焦虑的姿态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绑架。逐渐地,这对母子的感情也慢慢步入正轨,孩子也答应了妈妈去上学。
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其中家庭原因,造成孩子厌学占相当大的比利:比如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给孩子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占比57.99%,家长过于看中成绩的,占调查人数的64.84%,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也不免为孩子带来压力,产生厌学的情绪。
那么,怎么让青少年爱上学习呢,《100——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就是一本能让青少年爱上读书,爱上学习的书。
本书作者付惟龙,1977年出生于江西,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从事财政金融工作。每年坚持阅读六七十本好书,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才华为他赢得了人生加分,多次应邀为政府机关,金融企业及青年学生举办读书专题讲座,分享他的读书心得。
《100——青少年必读的100部经典》这本书分为小学篇、初中篇、高中篇、大学篇。
其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为在本书序言中写到:读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阅读是应该坚持一辈子的事,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只有这样才能常有心灵的悸动,智慧的迸发与幸福的生活。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一下这本书,其中我在这100个故事中,选取了3个经典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1.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天性
翻开《100——青少年必读的100部经典》这本书,一股淡淡的书香迎面扑来。
“小豆豆,你真是个好孩子!”小林校长不断的对她说这句话。或许正是这句鼓励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这段话来自《窗边的小豆豆》,它是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日文版累计销量938万册。《窗边的小豆豆》是黑柳彻子的一本自传体小说,她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主持人,身兼数职。黑柳彻子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通过她的自身经历,充分证实了,小林校长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这是一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著名的儿童教育学书籍。她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儿,她在普通学校,被视为一个有多动症的问题儿童,这不仅给小豆豆带来心灵上的伤害,也使得小豆豆和老师、同学格格不入。后来,妈妈把小豆豆带到了一所特殊的学校——巴学园,认识了小林宗作校长,从此,开启了小豆豆愉快的学习之旅。
小林校长对待“特殊儿童”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巴学园,孩子们不再压抑,这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同坐在电车中旅行,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科目,在尽情玩耍中学习生物、历史、理科等知识。他们的天性不再压抑,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真可谓新颖、奇特。他秉承着以人为本,顺应孩子的天性培养他们,并因材施教,使孩子们自由成长。这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脑洞大开,自由发挥天性。
小林校长的教育成果是显著的,小豆豆从一个问题儿童,到成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说明了教育方式,说明了教育方式,对一个儿童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奠定了儿童未来成长的底色,我们的老师、家长对儿童的成长,应当给予爱和关怀,并不断地对孩子加以,为他们自信心。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惩罚、打压,给孩子造成身心的伤害。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雕琢的玉器,教育的本质是我们教育他们,与此同时,要时刻注意我们的自我教育。如同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曼德拉的人性的光辉
领导南非“彩虹之国”走向新生的“国父”——纳尔逊·罗里赫拉赫拉·曼德拉。他曾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他光辉的一生可用四个阶段来概括:第一阶段:面对歧视,奋起抗争;第二阶:段深陷牢狱,坚持战斗;第三阶段:重获自由,引领和平;第四阶段:功成身退,誉满全球。
曼德拉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幼年丧父,一生历尽苦难,用毕生的心血,换来了南非民族的崛起。
他为了争取黑人与有色人种的自由,承受了28年的牢狱之灾。从1964年到1982年,曼德拉被关押在罗本岛,一个不足4平方米的牢房里,他一待就是18年。漫长的监狱生活,打造了他忍耐、宽容、坚毅的个性。同时他也养成了非常规律的生活,他每天清晨4点30分,曼德拉就起床锻炼:他原地踏步45分钟,做1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50个下蹲运动。
他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了整个南非而活。之后的几年,曼德拉去到采石场工作,搬运和敲石头,每天工作8个小时。动作稍慢就会遭到毒打,面对这非人性的生活,曼德拉突破重重困难,挺了过来。在此期间,曼德拉始终没有忘记学习,他嗜书如命,这造就了他精神层面涅槃般的蜕变。
曼德拉把光辉的一生献给了“肤色斗争”,他一直希望建立一个民主和自由的社会,他告诫我们忘了过去,应该关心一下现在和未来。
如同电影《成事在人》中曼德拉的扮演者摩根·弗里曼说:曼德拉能征服世界靠的是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信念。
为青少年的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同时由于青春期的到来,身心会产生一些变化,在生活中可能会遭遇一些烦恼、挫折,经受不住打击,甚至精神上会崩溃。这时我们要读一些曼德拉等名人的著作,学习他们百折不挠、高度自律的精神。这有助于我们青少年,建立坚定的自信心,以及品格的塑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德、智慧、意志和毅力都是从小养成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3.有一种美德是,传递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传递爱的精髓,母爱是伟大的,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充分地尊重、关心、孝敬。母亲的一言一行,在实质上会影响到孩子。而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
一本《爱的教育》,来自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的小学生之手,它是一本日记小说。是青少年道德素质,以及精神需求的最佳读本。最后由他爸爸,在保持原故事主题思想,和孩子语言风格,进行修改完善。
我们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以及关心,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情感——爱!
这本书大到国家、社会、民族之爱,小到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生活中的点滴之爱。这本书畅销100多年,经久不衰,它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从多方面出发,向人们阐述了爱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弗兰蒂,由于他被学校开除了,他的母亲就带着他跪在校长面前求情。问及原因,弗兰蒂说到:是母亲身上的一些行为让他难以接受。他母亲听后断言道:为了弗兰蒂,自己可以做出改变,只要他可以上学。校长被弗兰蒂母亲的这一举动,深深的打动,答应了他母亲的请求,让弗兰蒂可以继续来上学。最后,校长用颤抖的声音对弗兰蒂说:孩子,记住你的母亲吧,母爱是最伟大的!
我们该如何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教育呢?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特邀客座教授一人老师指出:要想孩子改变,做父母的首先要改变!只要你从心里真正的爱孩子,真正的认可孩子,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是对的。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打动孩子,让青少年们看到我们做出的改变。为了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相信我们的诚心诚意会感动到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约定俗成的手势,都会成为我们发自内心认可孩子们的表现,这都会成为增进青少年和家长之间感情的纽带。
《100——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有100个经典故事,由于篇幅有限,我只选取了三个经典故事。这本书中还收录了如法国著名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振宇的《逻辑思维》等经典故事,在此我不再一一介绍。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一个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家长老师从身心各方面对孩子进行关怀,其实在教育方式上,面对青春期的叛逆,我们对孩子要多一点耐心。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
《100——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这本书不仅对青少年,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对我们家长、老师也是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