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隔壁小媛第27篇学习手记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动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言语的人不会在言语上留下破绽;善于计数的人即使不用计数器具也能计数;善于闭守的人即使没有门闩别人也无法将门打开;善于捆缚的人即使不用绳结别人也无法解开。所以,有道的人经常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在他们眼里没有无用之人,经常善于做到物尽其用的人,所以在他们眼里也没有无用之物。这叫做内藏着聪明。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善人的指导,不珍惜不善人的借鉴作用,虽然有有聪明才智也是糊涂的,这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见:

        老子认为,只要做到顺道而行,天下就没有可弃之人和可弃之物。

感:

      老子提出“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五种善行,他认为,做到了五善就能行动自如。

      “善行”之人善于隐藏自己的痕迹,从而达到行动的目的。

      “善言”之人讲话句句讲到重点且滴水不漏,坚决不会留下把柄。

      “善数”之人无论表面如何,心里跟明镜一样清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善闭”之人遇事不冲动,善于隐藏自己的实力,不允许伤害别人。

      “善结”之人对人和事物有很好的掌控能力。

      这是老子高深智慧的具体反映。

思:

      做到“五善”的人就是真正的顺道而行。他明白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总有它们能够发挥价值的地方。所以,在他眼里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善人与不善人,善物与不善物都是有用的。

      不论是“善人”还是“不善人”都要善待,尤其是要善待“不善人”不能因为他不善而鄙视放弃他,反而要劝勉,诱导他,这就是“常善救人”。“救”的过程就是我们在追求事物的本性并且使本性展露出来。本性,就是我们内心的道德。

行:

      自身的价值取决于自身的发展运用。我们如何能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呢,又如何能作用好呢?

      一方面,要学会“自救”提升自己内在修养关注自己本身,从本身出发去思考问题,选择适合本身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一件事做到极致那就是无可替代。

      另一方面,打开自己,勇于接受善人对自己的建议,认清自己的立足之本和根基,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要有目标有追求。酒香也怕巷子深,像覃杰说的,有时候需要站在陌生人的角度看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