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最终没有来,因为小朋友连续两天熬夜写小说到十点多,也许圣诞老人并不想来打搅此刻认真专注的他了吧。
今年我并不想准备礼物,一来孩子大了,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早已不相信了,二来这个西方节日仅仅是一种生活调节剂,没必要涉及物资,任何节日伸手要礼物的习惯并不好。
我想理解是万岁的,孩子也真没讨要礼物,他其实对礼物的概念几乎没有,因为日常中就不怎么缺东西,无论学习用品、衣服裤子鞋子还是零食,我也不给他养成非要穿什么牌子的衣服,至少目前阶段他没有过分追求品牌。圣诞节,玩了一局游戏算是过节了,对于他来说,能玩上游戏可能比得到实际物质更过瘾。
但理解有时候还挺难的,孩子从一本老年刊物上了解到某种药可以治疗糖尿病,非要让他外婆立即上网购买。家里一老一小经常喜欢杠上,可能因为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相互之间的代沟。老的不想买,小的非说自己的一片孝心没能被理解,抬杠抬着抬着,彼此分贝就高开了,让我评理,我着实厌烦这种理,冷不丁地扔过去一句:“管好你自己。”
然后这话就如同瞬间触动了板机,炸开了世界大战,最终矛头指向了我,我成了那个不理解他人的人。真不明白这个阶段的孩子哪来这么多理解与不理解?内心世界哪来这么多感触?吃饱穿暖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不就行了吗?
可现在的孩子确实是个矛盾体,既需要被理解,同时又还不怎么理解他人。我只希望下班到临睡的这段时间安安静静,可以做到不打扰式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永远呈话匣子的状态,可大人有时只需片刻清静,等嫌他烦的时候就马上成不理解了。
后来我跟他说:“让外婆去买你推荐的药,出发点确实是好的,可是好意到后来成了一种强迫,而且外加脾气态度又不好,让对方怎么接受你的好意呢?”
他还在生气中,早上岀门一起拼伞也不情愿。我又跟他说:“给不给我撑伞,我都不会勉强你,但这举手之劳的事,换任何人都会做;我也可以选择不送你上学,你不能强迫我非要送你,你自己可以走路去学校,但我还是会送,因为我顺路,只是一个小忙而已!”
理解有时候很简单,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就领会对方的意思了;可理解有时候又很难,尤其是在大家频道不一致的情况下。这时,我想,只有彼此冷静下来,调整好各自的频道,波段调对了,再谈互相理解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