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新年后立的flag,有再次落空的可能。所以,及时反思记录如下。
最初,计划着每天必须要记录点什么,但实际上,发现的规律是:大部分时候,一到晚上人的精力确实不济,用当地话来说就是有点“脑搭牢”,思维短路。而写出来的句子自然干巴巴,甚至还有语病,和何谈逻辑和灵感。
正如辉哥、L先生在谈写作时,常提到的“碎片化写作”,一有点儿想法或灵感,就赶紧用笔记记录下来,放到材料库或朋友圈,等到有状态或有整段时间时,再整理成高质量、有主题的长文。当然,如果有足够的自信的话,可以公开发布在各种平台和自己的公众号上。从而建立自己的IP,吸引同质的朋友,积累自己的粉丝。
虽然,自己微写作的时间不长,但结合多年来早通勤时间阅读公众号文章的经验,即在读到令自己茅塞顿开的观点,或知识性的东西时,都会在讯飞语记里记录下来。后来,在参加L先生智识营时,更有条理(逻辑)地梳理了自己知识体系,逐渐建立深度思考的能力。
阅读—输入,写作—输出,写作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后,将点或面的知识织成网络的过程。独立思考后价值观的输出,就是个人IP,人格魅力的展现。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前,在喜马拉雅听叶武滨老师的易效能时间管理课。叶老师每次课上,都会提到晨间日记,因为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如果没有日志或日记的记录,你还能记得去年,五年前,甚至十年,二十年前的此时你在做什么吗?
写到这里,突然灵感凸现,或许有必要以时间为经线,将自己来杭这十年的生活、情感、职业做纬线做一个梳理。
生活看似日复一日,上班下班,吃饭追剧,即使是在通勤路上,也不过是被各类短视频,微信群轰炸,淘宝购物等等,感官的即时满足所包围。如果不拉长时间的广角镜头,我们很难看到五年、十年后自己的面貌。
而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五年?十年?二十年?朝闻道夕死可矣,改变就从现在开始吧!